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也确实是群英荟萃,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不世之材,他们有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有的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名将。有的是举贤任能,爱民如子的君王。

然而当天下三分之时,天妒英才在魏蜀吴三国中都有一位旷世奇才陨落,让人不禁扼腕痛惜。他们的去世使得三国的历史稍显暗淡,他们分别是蜀国的庞统,东吴的周瑜,曹魏的郭嘉。今天笔者就来为大家分析下他们三人死后,对三国的格局产生的影响,谁才是影响三国最为深远的人?

一,公元207年,曹魏郭嘉去世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逝世时年仅37岁。他因算无遗策,被称为”三国第一鬼才”。他为人熟知的事件,莫过于当年曹操袁绍对峙官渡之时。当但部分人认为实力悬殊曹操必败之时,唯有郭嘉洞察先机提出”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的论断,最终曹操赢得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不仅如此,郭嘉献计水淹下邳,活捉吕布。曾定下七大预言:刘备必反,孙策定死于刺客之手,袁绍三子必定自相残杀等无一不再后世应验。虽然郭嘉的官职只是军师祭酒,但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仰天长叹:若郭奉孝安在,我何有此败”由此可见曹操对郭嘉的依赖。

公元207年,郭嘉因病逝世于北征乌桓的路上。笔者认为:曹操赤壁之战后,他并又没精锐尽失,对于体量庞大的曹魏最多修养一年便可再度南下。但是他应该是采取了,当年郭嘉教他对付袁尚,袁熙两兄弟的办法。 “缓之而后争心生”让孙刘两家因荆州问题自相残杀,事实上后来也确实爆发了”夷陵之战”。可以说郭嘉虽死,但他依旧影响着三国的命运。

二,公元210年,东吴周瑜去世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士族出生。在爱情上娶了小乔,在事业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赤壁大战。可谓是走向了人生的巅峰。正史记载,周瑜羽扇纶巾乃一代儒将之风,并非演义中小肚鸡肠之人。赤壁一战中,基本都是周瑜的功劳,刘备基本可以理解为打扫战场抢夺胜利果实的人。

周瑜早先跟随孙策打天下,后来一句“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直接把周瑜推上了顾命大臣的岗位。孙权即位后周瑜也是兢兢业业,曾一度叮嘱孙权将刘备困在东吴,然而孙权并没有完全采纳。当曹操北归后,曾与鲁肃定下二分天下的计策,孙权欣然接受。

公元210年,为筹备进攻益州,实现与曹魏二分天下,划江而治的天下格局,不幸逝世于巴丘。因此攻取益州的计划才被搁置,刘备一次有了入主益州的机会。所以说如果周瑜不死,当时的益州绝不可能抵挡东吴的进攻。而当时只是暂据荆州三郡之地的刘备,待周瑜攻取益州后,他要么选择投降,要么只能被周瑜吞并。所以说周瑜的死间接的导致了二分天下向三分天下的形势逆转。

三,公元214年,蜀国庞统去世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曾今名士司马徽评价:“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让庞统声名鹊起。然而由于庞统的低调,不曾公开自己的名号。曾今让孙权,刘备都以之他之交臂。后来刘备发现他的才能,即可拜庞统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平起平坐。

其实庞统在赤壁之战便有”铁索连环”的献计之功,只是人家低调不说。当投靠刘备之后,他可以说是攻取益州的主要智囊,并为刘备定”下上中下”三计,平定益州。可惜刘备优柔寡断,选择了最为冒险的中计,但即便如此,刘备也依计行事,最终入主西川,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公元214年,庞统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随后法正接替了他的职务,助刘备攻下了西川。在后来调诸葛亮入川实现入主西川和管理益州的工作。这些基本按庞统为刘备制定好的计策实行的。以法正,诸葛亮之才落实于行动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笔者认为,庞统为刘备制定好了入主益州,实现三分天下的方案,在大功即将告成之时死去,又有法正,诸葛亮接棒应该影响不大。周瑜在曹操刚刚败归之时,提出进攻益州,本来很可能实现二分天下,但因为死在途中,制定的计划后来没有人继续实施,影响不够深远。而郭嘉虽然死的最早,但曹操沿用郭嘉的计谋,最终使得孙刘两家爆发夷陵之战,曹魏可谓是坐收渔翁之利,为后来的一统做好了铺垫。

以上便是笔者对这三个人对后世影响的评价,不知各位看客,你们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