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不断进取,“90后”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也发展着、变迁着。大学校园由最初的禁止、反对、渐渐转向默许,相应的女大学生的婚恋行为也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日益开放,如婚恋行为由八十年代的非常谨慎的态度,渐渐转向九十年代公开化恋情,婚恋心态则是日渐由宽容转向自由,其行为日益开放化。到了21 世纪,随着西方思想的注入,男女关系话题开始慢慢公开起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相关“男女关系”知识,婚姻自主、自由恋爱的婚恋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写反馈打开搜狐新闻,体验更流畅

首先,婚恋观有其传统的一面。调查中发现49.8%的“90 后”在校女大学生是本着美好爱情才谈恋爱的,交往动机较清纯且自然流露,同时有58.1%的女大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自由恋爱这种传统的相识方式进行交往,81.5%的女大学生认为“恋爱时基础,婚姻是爱情的延续”。这些数据表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90 后”女大学生对爱情与婚姻有着良好的信仰和追求,她们的婚恋思维是倾向传统的。面对婚姻中的问题,24.1%的女大学生为了家庭,能够容忍婚后出现的背叛,72.2%的女生认为“结了婚就不要轻易选择离婚”,这些都是受中国传统思想所影响,其婚恋观也是非常的传统。

恋爱主动性方面,62.4%的“90 后”在校女大学生不敢大胆主动追求所爱,她们认为中国女性应保持“矜持”的形象。对于男高年龄与收入差异的调查中,72.9%的女大学生可以接受“同龄或者男比女大”;同时也有16.7%的“90 后”在校女大学生接受“男高女低”的传统,一旦女人的收入或者学历比男人高,她们接受不了。另外,“90 后”女大学生传统的婚恋观还表现在其对“婚前同居与性行为”的看法上,有47.7%的女大学生是不能接受婚前同居和性行为的。这充分表明“90 后”女大学生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处于较保守的状态。

中国传统思想,它所蕴含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深深影响了华夏民族的传统的婚恋观。《诗经·国风》的《关雎》、《采薇》等50 余篇均表现纯真爱情,歌颂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展示了人类美好情感世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熏陶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其中有诉说着中国人对爱情的追求及对爱人的专一,也有歌颂中国人对爱情的坚贞不移以及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坚定信念,这些传统婚恋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对中国人养成正确的婚恋观有着巨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受中国优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女性的德行和守则是提倡“对爱情的坚贞”、“对爱情从一而终”。在婚恋方面,传统思想下的女性,她“知性、明理,懂得谦让和含蓄”,婚后她能为家庭和爱人默默的付出,温柔、善解人意,为人母之后,相夫教子,慈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

其次,婚恋观有其开放的一面。在“恋爱主动性”的调查中,37.6%的“90后”女大学生认为主要遇上自己喜欢的对象,会大胆主动追求。关于年龄差距的看法上,25.6%的女大学生觉得只要两人相爱,年龄不是问题,可以接受“女大于男”;66.1%的女大学生不介意“女方学历、收入高于男方”。

另外她们对闪婚、闪离、毕婚、试婚等的婚恋观念也是比较开放的,其中有25.4%的女大学生赞成闪婚,有16.4%的女大学生赞成闪离,有36.2%的女大学生赞成试婚。以上数据表明,“90 后”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也是非常开放的。在西方开放的文化和女权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下和冲击下,其婚恋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她们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前同居等持有非常宽容的态度。但是女大学生自身对相关性知识的掌握比较贫乏,许多女大学生不懂得保护自己和爱好自己,性观念开放,性道德认识不是很足,导致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于女大学生观念认识的误区,我们要予以高度重点,以免将来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