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芜湖解放69周年纪念日,69年前的今天,芜湖人民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迎来了和平解放,跨入了伟大的历史新时期。

张九华:“轻伤不下火线”

4月20日上午,在幽静美丽的康怡家园小区,记者见到了今年已经90岁的张九华老人。

1942年参加地方游击队区干队,1944年4月转入新四军七师55团,1945年入党,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无数次战斗,张九华老人是历史的生动见证。在芜湖解放纪念日到来的前夕,听他娓娓道来当年战斗中的亲身经历和鲜活史实。

张九华亲历了解放战争山东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五大战役的胜利。

“我们华东野战军七纵奉令攻打莱芜,急行军三天三夜,赶到莱芜就打仗,莱芜战役打得相当惨烈,我们都从牺牲战友们的身边踩过去,印象太深了。经过几天几夜激战,共歼灭敌人七个半旅,活捉国民党李仙洲副司令,缴获敌人美式武器装备。”谈起当年的英勇战斗,张九华老人依然非常激动。

“孟良崮战役夜间照明弹、炮火打得像白天一样亮,山东老百姓用小车推水,送来给我们部队喝,但敌人无水,依靠飞机送水,飞机一来,我们用小炮等火力向飞机上打,水箱打通了,敌人三天三夜吃不上水,怎能打仗?我们顺利歼灭了国民党王牌部队七十四师。”张九华回忆说。

“济南战役中,我的头被打伤了,我们连长两耳鲜血直流听不见。转战淮海战役,我出院后,还参战了20天。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我们25军,从无为县过江,打到繁昌县、芜湖、南京、上海等地。渡江战役中,我的小腿负了伤,但那个时候,战士们都是轻伤不下火线,一路往下打,没有休养。”说到这里,老人捋起裤腿,指了指小腿。

也正是因为这个伤,现在张九华老人每到阴雨天,腿都会隐隐作痛,影响走路。张九华告诉记者,前不久,市里的新四军研究会给他过了90岁的生日,他觉得特别幸福。

解放当天:芜湖市内秩序井然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芜湖城

除了拜访老战士,记者还查阅了关于渡江战役和芜湖解放的大量史料。在芜湖县党史办编纂的《弋江春晓》这本书中,描绘了大军渡江、解放芜湖,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进城的场景:

(向上滑动启阅)

24日上午8时,芜湖各界代表二、三十人,到青弋江边迎接解放军。商店和居民准备了鞭炮、茶水。男女老少纷纷涌向街头和江边,欢迎解放军。安徽学院地下党以‘应变委员会’的名义,通知和组织市区各大中小学数千名师生上街游行,高呼口号:热烈欢迎解放军,解放芜湖!我八十八师二六二团仍以一营为先导,自老浮桥(今弋江桥址)列队进入市区,经南门、长街、陡门巷、中山路到江边,沿街张贴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安民告示。各营分头封闭和看管仓库、堆栈,保护公共设施和人民财产。由于芜湖地下党和人民的有效工作和紧密配合,解放芜湖时,商店正常营业,学校照常上课,工厂没有停产,水电没有中断,市内一切秩序井然。芜湖在鸡犬不惊的情况下,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解放。

板子矶上:追忆芜湖解放风云

记者从芜湖市委党史研究室了解到,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纪念碑在芜湖内有两座:一座于1989年4月20日立于三山区(当时为繁昌县)的保定街道团洲夏家湖附近江边大堤旁;另一座1999年4月立于繁昌县荻港镇新河行政村板子矶自然村西北离长江南岸边30余米的板子矶上。

这两座渡江第一船登陆点纪念碑均具有重要的纪念与教育意义。板子矶上有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厅、爱国主义教育实物展厅和文字图片展厅,陈列了当年解放军渡江时破旧的木船、黑色手摇老电话、冲锋号、照明灯和电台。

每年4月21日,渡江战役胜利纪念日前后,景区接待游客量都会增加,今年也不例外,游客们除了欣赏板子矶的自然风光外,更多是为了走进板子矶,追忆芜湖解放风云。

今天,是芜湖的“生日”,

也是每一位市民的“生日”。

抚今追昔,这一天,

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