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未见过雨果笔下如此美丽精妙的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珐琅、黄金、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等见到的时候,它已经是一片断壁残垣。

但是你知道吗?除了英法联军,我们也对它犯过大错,却从未承认过——

可我们只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却不知道:

圆明园,一共经历了四劫。

“火烧”,只是第一劫。

而且,把圆明园彻底弄成后来那副惨样的,是后面三劫。

教科书里没说,也许是没好意思说——

参与洗劫的人里面,从来不缺中国人的身影。

1860年,火劫。

带路的,是中国人。

据《圆明园残毁考》透露:“及英兵北犯,龚为向导曰: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师陷,故英法直趋圆明园。”

“龚”,是龚孝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诗人龚自珍之子)。

趁火打劫的,是中国人。

当时有随军传教士写:“当我们再走进内宫,看见三五成群的中国人,抢他们皇帝的东西。我们检查他们的篮子和包裹,只能找到瓷器、毡毯和粗布的棉衣。他们没走进最好的宫殿,他们怕我们。”

晚清汪康年(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家、政论家)在《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里说:

邻近乡民及海淀贫氓纷至沓来,麇集园墙外渐近吾营,与在营华役互语,华役携有梯逐架以登,络绎越墙而入。

从而演化为联军、百姓共同劫掠中国皇帝的行动。

汪康年还爆了一个料:

联军最后传令纵火时,“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更“到处引火延烧”——

恩,英法强盗用火掩盖自己的丑行,我们的老百姓,也忙着掩盖自己的。

人家是强盗,我们是家贼。

可以想象,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有多少“海淀贫氓、乡民”,就在周围指指戳戳地议论,暗暗盘点和庆幸着自己的收获。

火劫后,圆明园元气大伤,但还不算彻底毁掉:

建筑物保留了大致轮廓,名贵的树木犹在。

庚子年间,木劫来了。

1900年,八国联军退出圆明园,当地百姓涌入,大量砍伐古树,烧炭出卖。

……烧炭。

民国,石劫又来。

军阀、官僚开始对园中残存石料巧取豪夺。如远在东北的张作霖,从圆明园拉走石料修筑个人陵墓。圆明园沦为建筑原料场。

解放后,土劫。

海淀人民公社进园开垦,推山填湖。六七十年代,收纳了一百多家单位,其中“正大光明”的遗址曾是海淀区垃圾处理站。据1967年的统计显示,圆明园原有土山,40%被挖平;原2000余亩的水面,约100亩遭填占。

20世纪60年代初,大量人口迅猛流入圆明园遗址,出现大规模平山、填湖、造地、砍树、拆遗址、盖房子等活动。

英法联军是始作俑者。

但持续了100年,对山水木石的反复破坏,才共同“打造”了今天的荒凉之园。

一个不断强大的民族,一定不怕自省。

——摘自维克多·雨果《给巴特勒上尉复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