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虽为秋虫,古人却以为蝉性高洁,“蝉脱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出于污泥而不染,一直受到推崇。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玉蝉,并分类为冠蝉,作为饰物装点于帽上。一种为含蝉,也称玉含,置于死者口中,取蝉于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之意。玉蝉在汉代极为流行,造型简洁,线条干练,刀刀见锋,所谓的“汉八刀”在玉蝉的制作上最为典型。

玉蝉就其用途,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为佩蝉,顾名思义,是专门佩带在人身上以作装饰和避邪而用;另一种为冠蝉,是作为饰物缀于帽子上的;还有一种用途较为独特,被称之为含蝉,这是一种专门放置于死者口中的随葬品。

佩蝉、冠蝉和含蝉的区别在于:佩蝉在头部有对钻成“∨”形的象鼻眼,用以穿系便于佩带;冠蝉则于腹部穿眼,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可以穿线固定在帽子上;至于含蝉就不需要穿什么洞眼了,三者是不难区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