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朱瑾八小时站在户外,为乘客游人答疑解惑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下同)

在中运量71路终点站延安东路外滩,最近出现了一名“另类乘务员”,不驻守车厢,却八小时站在户外,为乘客游人答疑解惑。她叫朱瑾,是巴士集团2017年岗位练兵冠军。她所在的导乘服务台,是中运量车队上月推出、全市独一无二的全新岗位,将车内温馨服务延伸到了站台。

今天上午刚上岗,难题就来了。“请问去青浦大观园怎么坐车?”遥远的淀山湖畔,朱瑾从没去过,原本也答不上来,幸好以前被问倒过,早有准备——71路换沪朱快线再换沪商专线,需要4个多小时。

一个多月来,她就这样遭遇各种“刁钻”问路,通常越远越难,可有时近在咫尺,也不好答。比如,怎么去江对面的上海中心?“我起初只知道坐2号线,但要往回走一大段冤枉路。后来发现,金陵东路渡口就在隔壁,只要走两三百米,坐轮渡直接到对岸,沿途还能看风景。”

图说:中运量车队在全市公交行业首推全新服务岗位

休息日,朱瑾常到外滩兜马路,没空观光购物,只为熟悉附近公交和景点,并逐一确认票价和营业时间。她独创了一本《周边换乘指南及便民信息大全》。“妈妈看到我经常把难题记在纸上,提醒我多注意整理。”朱瑾的母亲陶文华也是公交人,曾被评为建设部劳模。如今,这本“便民宝典”已密密麻麻写满5页,几乎囊括全市所有地铁、交通枢纽、浦江游船、轮渡、景点、医院和银行。朱瑾逐条归纳、排版、打印,仍在不断丰富细化。

整理过程中,她也成了规划路线、推荐景点的达人。“我会建议外地游客,上午先去兜城隍庙,尝尝地道上海小吃,下午再逛逛南京路,傍晚走到外滩,正好欣赏浦江夜景。”

图说:导乘员朱瑾和她的“便民宝箱”

除了“宝典”,朱瑾还有两个如机器猫口袋般的“万能宝箱”:一堆硬币和3套配足接口的充电器很受欢迎,前者可解“没零钱不能投币”的燃眉之急,后者是“手机依赖症”的救星;卷尺,可量行李尺寸,长度超过1.7米,按规定不能带上车;胶带,用来保护行李,既能修补破损纸袋,又可包扎晾衣叉等尖利物;502胶水,高跟鞋底脱胶的女乘客用得着;受到低血糖乘客启发,她拿来了家里的巧克力和饼干;新添彩笔和白纸,专为哄娃,“调皮吵闹的孩子领到纸笔,多半会安静地坐到候车椅上。”

图说:导乘员朱瑾的“便民宝箱”

创可贴、血压计、鼻舒、棉签、纸巾、针线、剪刀、橡皮筋、指甲钳等,也都是必备品。过两天,“宝箱”又要多一件新玩意——“文明天使”徽章。常有小朋友手拿气球候车,安全起见,气球不能进车厢。“孩子不情愿,家长也不开心,为了劝导文明乘车,车队专门设计制作了一套徽章,补偿和感谢可爱的‘文明天使’们,很快就能到位。”朱瑾笑着说。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曹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