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个村庄

璜山镇桐巢村

可是非常的不得了

人家祖上可是真的得到了皇帝的恩赐

还不止一个

简直能人辈出,人才济济啊!

别不信,快和小编来看看~

璜山镇桐巢村的文化礼堂可谓相当有趣了,可是由原来的老祠堂重新改建成的呢。本村村民可真是精打细算啊~

而“朱氏祠堂”始建于明末嘉靖年间,建造者是朱淞。他可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部下。那他是怎么得到戚继光的赏识的呢?

原来在嘉靖四十年的台州之战中,戚继光不幸受伤,被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朱淞冒死从敌军中救出,戚继光“见而奇之,遂引为心腹”

荡平倭寇后,被嘉靖皇帝赐予“勳猷卓著”横匾额一块。

简直厉害到炸!

在万历十五年左右终建成“朱氏祠堂”,堂号为“怀德堂”。

又历经二百五十年的风雨洗礼,祠堂又迎来了“第二春”。

清道光年间,朱鸿谋通过武举考试一鸣惊人,通过自己层层的努力官至当朝乾清门守备参将、御前侍卫!

除了这些英勇神武的大将,桐巢村的村民也让人刮目相看呢。

抗日战争时期金萧支队曾三次在“朱氏祠堂”内设立过指挥站和救护站。抗日英雄朱法根就是当年为救护站送药品的战士,

在一次送药品时被日本鬼子抓捕而壮烈牺牲。

战争结束后民国诸暨县县长祝更生题词颁予了“成仁取义”横匾额一块,来表彰抗日英雄们的杰出贡献,让世人永远铭记。

如今的“朱氏祠堂”虽然已经物是人非,

但他却被后来人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祖先的追寻和历史的记忆,和那些发生在这里的光辉事迹

为和平挥洒过鲜血汗水的名人义士

都会与祠堂串联起,成为桐巢村村民的共同记忆。

礼堂的一角

是桐巢村人最喜欢驻足观看的地方

满是文字的告示牌上

叙述的是发生在这片土地的故事

观摩的人总会不经意的在脑中幻想,

那时的人多么的英姿飒爽。

被后人镌刻多遍《朱氏家训》

被深深的牢记在心中

被刻画在桐巢村人的骨血里,

世代传承

一块块的牌匾,一条条训示

对前人而言只是留下的荣誉

而对于后人来说

这些莫不是最好的激励吗?

还赶快去璜山桐巢村

感受这文化盛宴带来的洗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