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抬轿子

清朝乾隆年间,一天清晨,广西桂林一个60岁的老者拦住了一位姓朱官员的轿子。刁民拦轿,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大清早就遇见这晦气事,真是败了一整天的性。

朱大人极不耐烦的接过诉状,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哪里是什么诉状或是状纸,分明就是一份关于国家时政的建言书。全文字迹瘦劲清峻,结构俨然齐整。文中不仅仅指出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1.官府课税徭役过重,望官府减轻人民负担,与民生息。

2.某些罪名(如贩卖私盐)量刑过重,望官府从轻发落。

3.农户为逐钱利,不种粮食改种罂粟(鸦片),为大清国计民生,望官府出面制止。

4.各地开设义仓,以备灾年。

5.寺院僧人过多,望官府裁减僧众。

朱大人一遍看完,心中暗叫一个“好”字,遣人唤来老者。一番对话才知,这老者名叫吴英,广西平南县人。60岁了,只堪堪中过一个秀才,如今年老体衰,想趁着还能行动行动,为国家略尽一份绵力,才写了这份建言书。

这份赤诚报国之心深深打动了朱大人,正欲褒扬几句,突然无意间瞟到建言书里的一行字,眼珠子一转猛拍脑门,生生改口,大呼一声:“来人呐,与我把这妄言犯上的老贼拿下!”

朱大人一边把老秀才吴英扔进监狱,一边马上附上建言书,向上头报给此事。顶头上司乃巡抚姚大人,到报告打开一看,朱大人公文中所言,老秀才犯有二罪。

1.妄自非议国家时政,沽名钓誉。讽刺官府,以图名声。

2.建言书中,行文犯讳。有两处,“圣上遵太后之遗命,命免各省税粮,其德非不弘也,……圣上有万斛之弘恩,贫民不能尽沾其升斗”,此段“弘”字两个,犯了乾隆皇帝的名讳,大逆不道。

乾隆

姚大人收到报告,连夜派兵去抄了老秀才家,家中父母妻儿外加亲戚一共二十多人全部押入大牢。同时,将此事上报京师,等待乾隆皇帝御笔亲裁。

两个月后,乾隆皇帝下旨。

1.老秀才吴英判“大逆”罪,凌迟处死。

2.两个儿子和弟弟,及其他子侄判斩监候,秋后处决。

3.家中年幼者及女眷一律发配为奴。

至此,清朝有名的吴英“拦舆献策案”结束。当然,吴英的良策也没有被清朝统治者所采纳。这是乾隆四十五年的事,短短60年后,英国人便以鸦片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把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一脚踢进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鸦片战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