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关于股市的文章还是去抄底伊力特博反弹的,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大盘下了两个台阶,伊力特虽然看似下了一个台阶,但跌幅要远超过大盘的,而类似于伊力特的30个交易日里下跌10-15%的,在三四天前或者到今天也并不在少数,比如自选股中最近被市场关注的京东方,比如梅雁吉祥,比如所谓的独角兽360,比如利群股份,光线传媒等等,在中美贸易战的阴影之下,一只只个股都如惊弓之鸟胆战心惊,稍有风吹草动就一直向下不回头,白马,绩优,概念有一个算一个,有一头算一头,好像A股也十年牛市指数高高在上似的。

监管层的重点还是主要放在了违规交易上面,比如炒作乐视网的账户等等是没错的,被大家忽视了的另一个问题是:违规交易的危害和数据利润造假的危害,哪一个性质更严重一些呢?对违规交易的处罚下手比较重,但对数据造假的处罚却要轻得多,比如最近的尔康制药,15年16年连续两年虚增利润分别是1585万,和2.32亿,虚增利润第二年达到了第一年的十几倍之多,而相应的处罚呢,公司顶格罚款60万,个人30万,如此不疼不痒的处罚,能起到多大的震慑作用呢?当然处罚的依据是过时的《证券法》,那么,迫切需要修订的《证券法》,为何在两会上无人提案呢?对于迫切需要修改的法律应该考虑一下其它途径的吧?一方面是违规操作的巨额罚款难以执行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罚款几亿十几亿的等到认定了事实之后,机构转移财产和逃之夭夭的大有人在。而上市公司是在场内的是跑不掉的,又处罚过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干的造假数据层出不穷就不难理解了,从而也是造成新三上市聚堆板到IPO的堰塞湖排队过多也是有关系的。

看看美国对于安然造假的处罚:1、安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罚款5亿美元,股票被从道琼斯指数除名并停止交易,安然公司宣告破产。2、美国司法部的刑事调查结束后,安然公司CEO杰弗里·斯基林被判刑24年并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策划者费斯托被判6年徒刑并罚款238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肯尼思·莱虽因诉讼期间去世被撤销刑事指控,但仍被追讨1200万美元的罚款。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高达71.4亿美元的和解赔偿金。3、有89年历史并且位列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安达信因帮助安然公司造假,被判处妨碍司法公正罪后宣告破产,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对安达信处以50万美元罚款,禁止在5年内从事业务,从此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成“四大”。4、三大投行遭到重罚,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因涉嫌财务欺诈被判有罪,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

再对比一下上市公司的公告中竟然没有看到对审计公司的任何处罚,据说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都是百万级别的,而审计就是走一个过场,对数据不闻不问还是互相勾结,睁只眼闭只眼呢?再到最近的雅戈尔会计准则事件,增持了1万元股票,就把33亿的投资损失扭转为93亿元的投资收益,就是一个利用了规则的漏洞而让所谓的财务数据看的漂亮一些,但这样的结果会长久么?不去实实在在做企业,而仅仅是玩弄数字游戏,然后市场就以这些虚假的数据做为估值决定新上市企业的股价标准,做为判断市盈率的买入卖出的标准,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啊,而一干散户望眼欲穿地每天还在幻想这大盘如何如何地涨多少,是多么的不现实。诚然类似的上市公司仅为个别现象,但发展了三十年的市场,还能不断出现类似的事件,也是相关部门需要反思的。

曾经的绿大地被人忘记了,雅百特也无人提起了,ST保千里的连续28个跌停板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超过了三十年依旧在荒诞不经地发生着,一些的企业还算明智地撤出了IPO的排队,而有的企业经过了ABCD轮融资成为了行业老大之后就是垄断后的杀熟或者霸王条款,再怎么折腾也是共享单车,或者仅仅叫个外卖,或者打个车,都把最后的IPO做为终极目标的变现和退出,是否各路机构资金大神们在面对中兴通讯的局面时,也该醒醒了,正如马爸爸所说,对于大企业而言,核心技术才是生产力,其它的规模,数据,流量都是浮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