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像一盏指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像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东方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引路人,中华民族从此迈上了飞速前进的快车道。然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却是一部血泪史,其间有无数革命先烈为此作出了巨大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恽代英就是其中一位。

恽代英,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祖籍为江苏武进。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早在学生时代,恽代英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他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恽代英创办了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他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由恽代英创办和主编的《中国青年》,曾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人。

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恽代英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他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在党中央宣传部工作。1930年,恽代英在上海杨树浦韬朋路附近的老怡和纱厂门前等人联系工作时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化名为王作林。

敌人将他押至巡捕房,三番五次毒打他,但他坚不吐实。第二天,恽代英被上海公安局引渡,并以共产党嫌疑关押在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内。此时,他仍然坚持假口供,敌人对他也无可奈何,6月初只好将他转押到漕河泾监狱。不久,国民党以工人擅自开会有罪判了他5年刑期。

监狱里的生活极其恶劣,连发霉的米饭都吃不饱,里面还掺杂着石子、砂子、虫子;开水也不够喝,常常见不到阳光,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为了改善狱中生活,反抗虐待,恽代英组织难友们开展斗争。南昌起义纪念日时,恽代英用亲身经历向难友们讲述了起义的经过和经验教训。

8月27日,恽代英被押解到苏州监狱。1931年2月,又转押到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关押。监狱非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折磨,使他身体十分虚弱,但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斗争精神。他经常对难友进行革命气节教育,他说:“对一个革命者来讲,战场固然是考验,而监狱也是一个特殊的战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在这个特殊战场上,在生死面前,要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了一本解释党的“十大纲领”的工人读本。他还写下了这样一首气吞山河的《狱中诗》。

恽代英被捕后,中国共产党设法营救。然而,就在他即将获救时,却被党的叛徒顾顺章出卖了。当时,蒋介石急令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到狱中核对。4月28日,王震南拿着恽代英在黄埔军校的照片来到监狱。恽代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轻蔑而自豪地说:“我就是恽代英!”王震南劝降失败,下令将他加上镣铐,关进单人牢房。

蒋介石闻讯后,亲手下令:立即就地处决!1931年4月29日中午12时,敌人将恽代英从牢房押往狱中刑场。恽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沿途高唱《国际歌》。临刑前,面对执行的刽子手,恽代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刽子手的枪声响了,恽代英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英勇就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