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烘焙、做蛋糕、做饼干……相信不少爱吃西点的“吃货”都已试过自己动手。但对于中山市技师学院食品化工系学生陈浇琳、陈海行和唐彩莹来说,这些都是“初学者”的“小玩意”。

在她们手中,糖可以变花,杏仁膏可以用来做公仔,巧克力可以做雕塑,还是世界级!

快戳视频大开眼界吧!

她们是糖艺西点制作高手,也是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备赛选手。
世界技能大赛(下称“世赛”)有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之称,代表着全球各行业技能的最高水平。去年,陈浇琳在全省选拔赛和全国选拔赛中“过关斩将”,被选为第44届世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中国队备选选手,登上了世界舞台。今年,她与陈海行和唐彩莹一起,再次向世赛发起冲击,追逐她们的世界冠军梦。

做一个作品要5-6小时
做糖艺、做蛋糕也有世界比赛?没错,而且制作要求非常严格,绝对不是做小蛋糕、小饼干这么简单。
糖艺/西点制作项目分为“糖艺制作”和“西点制作”两部分。

“我们需要在制定时间内完成拉糖工艺造型、巧克力糖果、整形蛋糕、盘式甜点、杏仁膏捏塑、微型甜品等多个产品。任何细微的温度、湿度变化都会影响最终成品。”经历了去年国家赛的陈浇琳对赛事的严苛程度印象深刻。

最终成品出炉后,裁判对每个产品的品相、重量、尺寸和口味都作细致考评,选手间的最终排名多由一两个细节决定。去年,陈浇琳在国家队正选选手选拔赛中,就因在制作过程中个别细节问题,以1.5分之差落选。

在世赛上,糖艺/西点制作项目是欧美国家的优势项目,在亚洲,韩国和日本也较为强势,中国队并不占优。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地相关行业发展较早、较快。为赶上赛事的要求,去年,陈浇琳还到上海、北京等地拜师学艺。
在赛场上,制作一个糖艺作品一般需要5-6小时,作品高度一般在1米左右,重量可达10公斤以上,对制作者的体力要求较高。制作糖艺作品时,需要将固态的糖块加热至200℃进行融化。当糖块温度降至80℃-90℃时最具延展性,这时需要制作者快速拉伸糖块,制作各种艺术造型。

“温度低了就拉不动了,必须重新加热。手上经常起‘水泡’,而且都有一层厚厚的茧。”这些制作流程和操作在她们日常训练中反复演练,陈浇琳说,随着操作熟练,手部烫伤的次数和水泡也逐渐减少。

“小学校”学生的“逆袭”
中国在2013年第42届世赛首次派出人员参加糖艺/西点制作项目比赛,但成绩几乎垫底。在缺席第43届该项目比赛后,去年第44届世赛,中国再次向该项目发起冲击,最终获得第五名。
虽然国家队在该项目上表现不尽理想,参赛前景不明朗,但中山市和中山市技师学院却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2015年,中山市和中山市技师学院开始筹划组织学生参赛,该学院也成为了省内最早一批参赛的技工院校之一。该学院食品化工系教师黎彩平被选为带队老师,从当年底开始,她带着任务,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先行“探路”。
“过程很艰难,一开始什么都不懂,除了技术之外,还要了解赛事的规则。”2个多月的参观学习让黎彩平认识了世赛。2016年初,通过校内竞赛,黎彩平挑选了3名学生作为“学徒”,准备参加世赛,其中就包括2013级的陈浇琳和2015级的陈海行。

2016年5月,经过短短几个月训练后,在当年的全省预选赛上,陈浇琳和陈海行“初露头角”,分别以预选赛第一、第二晋级全国赛。在随后的国家集训队选拔赛14进7争夺中,陈浇琳以第四名晋级,陈海行则排名第九遭淘汰。
此后,陈浇琳在国家队7选4和4进2选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直至争夺国家队正选选手2选1的比拼中才败下阵来。但作为国家队第44届世赛该项目的备选选手,她也出现在了去年阿联酋阿布扎比世赛的赛场上。
不断晋级让陈浇琳信心倍增。“刚开始觉得自己来自‘小学校’,没有抱太大希望。但谁知道不小心又晋一级,不小心又进了国家赛和国家集训队。惊喜里面还有惊喜。”她的表现超出了学校和老师的预期,也为往后的世赛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
今年4月11日,陈海行和唐彩莹参加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广东预选赛。

最终,陈海行夺得预选赛第一名,唐彩莹第三名。陈浇琳由于是去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该项目的国家队备选选手,已自动晋级本届赛事全国赛。
她们的世界冠军梦还在继续。
“要站在世界舞台上”
按照世赛规定,大部分竞赛项目对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为22岁,且一个选手只有一次作为国家队正选选手的机会,各个项目都没有“卫冕选手”。

陈浇琳是3人中世赛经历最丰富的选手,作为上一届世赛国家队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备选选手,在这届世赛中,她比其他选手有着更大的优势。但对于已接近参赛年龄界限的她来说,2019年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第45届世赛将是她的最后一届。她希望能抓住最后的机会,“站在世界舞台上”。

“她具备了代表中国出赛的所有特质。”去年,黎彩平被选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她陪伴陈浇琳一路走到世赛正赛,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对于陈浇琳而言,通向世赛的道路上存在着众多障碍,如何掌握行业和技术的最新动态是其中之一。黎彩平认为,作为饮食大省,广东省西点行业发展仍较慢,甚至有些“水土不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粤式点心在本地的强势,且广东的西点行业不注重竞赛。
“在竞赛方面,广东师傅相对较弱,我们去到外面感觉像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要做的就是拼命学习,拼命提升自己,突围而出。”在如此氛围下,外出学习成了常态。

在外出学习和参赛过程中,黎彩平逐渐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每一个成功的选手后面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她希望全省能形成冲击世赛的氛围和合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选手,代表国家出战,“可能这一次第五名,下一次第三名,再下一次第二名,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拿到金牌。”她也希望通过赛事,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和西点行业发展,扩大赛事成果。
去年,上海获得了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承办权,陈海行和唐彩莹都仍有机会参加该届赛事,这为黎彩平和她们带来了新的憧憬。
【文字】雷海泉
叶志文
卢子衡叶志文雷海泉
【通讯员】魏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