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时节是个养生的好时节,做好春季的养生,那么这一年你就会远离各种病痛。春季时节也会出现各种的不适症状:如上火、犯困、情绪低落等,那么春季该如何养生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春季养生的禁忌。

春季养生禁忌划重点

一、上火就用解毒丸

春季,很多人都容易上火,有些人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其实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似“上火”的症状并不是上火,例如便秘,或许是体虚的表现。所以,春季要弄清身体上的是哪把火,再对症下火。

1.心火:有虚火、实火之分,可见心悸、失眠多梦、舌尖痛、口舌糜烂、尿黄灼热等。实火多由邪热内蕴、痰火内郁或情志所伤而致。若劳累过度,耗伤心之阴血,形成阴阳失衡,阳气偏亢则会出现虚火。

预防春季心火可以多吃莲子汤。

2.胃火: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易饥、便秘等,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等。

春季胃火可多吃绿豆汤。

3.肝火:可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数,甚则昏厥、发狂、呕血等,有时还会感到心烦易怒、睡眠欠佳。常因肝气郁结日久,或过食辛温之品,或热内蕴化火上逆所致。

喝梨水可治疗春季肝火。

4.肺火: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猪肝汤可去春季肺火。

5.肾火:肾火偏亢又称命门火旺。一般多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阳火偏亢,出现火迫精泄的病机。一般会出现阳强易举、遗精、早泄等症。

治疗春季肾火可以吃猪腰。

二、“春捂”不当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支招:春捂秋冻要适宜

春季穿着应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

三、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支招:解决春困不能想睡就睡

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

四、吃得太酸、辣

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支招:春季饮食要减辣

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

五、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支招:注意开窗通风

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