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顺兴回忆上世纪80年代的火车售票方式时讲到,当时的售票员不仅要打得一手好算盘,还要熟练背诵火车线路的线路图、列车的站顺、停车站点和票价。如今的售票员除了要掌握身份证核验、车票挂失补改签、乘意险等业务的办理外,还要熟悉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新的支付方式,帮助乘客熟悉同城优惠卡和常旅客畅行服务卡的使用,业务范围更广泛,要掌握的技能不比30年前少。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李孟)5月22日起,12306网站将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所有旅客列车,再次提升旅客购票体验感。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一位在铁路售票一线工作30余年的员工,了解铁路售票方式30年间的大变化。

据12306网站消息,5月22日起,旅客通过12306网站和APP购票时,如遇所需车次、席别无票的情况,可自愿按日期、车次、席别、预付款提交购票需求,售票系统自动排队候补,当对应的车次、席别有退票时,系统自动兑现车票,并将购票结果通知购票人。

康顺兴是北京南站售票车间副主任,自1985年成为火车售票员以来,他在铁路售票一线已经工作三十余年。他感慨道:“现在的售票方式已经跟30年前相比,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十年间,从人工窗口排队购票到计算机网络售票,从硬纸板票、红色软纸票到磁介质票,再到未来将实行的电子客票,我国铁路购票渠道更加多元,支付方式也更加便捷。


从小窗口到“互联网+”铁路30年售票方式大变化


康顺兴收藏的老车票。李孟/摄

“四层的大票柜,每层五六十个格子,按照坐票、卧铺分类摆放。”康顺兴回忆上世纪80年代的火车售票方式时讲到,当时的售票员不仅要打得一手好算盘,还要熟练背诵火车线路的线路图、列车的站顺、停车站点和票价。“我们称之为卖票一口清。售票员按照不同线路分线售票,只要乘客报出目的地,售票员就必须迅速反应出哪条线路、哪辆列车能够到达。那时候没有电脑,全凭售票员的记忆。”

康顺兴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当时只有热门线路才使用硬板车票,不常见的线路还需要填写纸质代用票,加上收费和找零的时间,售票速度非常慢。而这种慢在春运时体现得格外明显,当时每逢春运,火车站售票厅外排满了整宿等待的旅客。因为排队时间过长,售票厅外还有不少贩售马扎的小贩,为排队购票的旅客提供歇脚的工具。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火车售票开始利用计算机售票,列车的线路、票价全部由计算机“记忆”,彼时的售票大厅已经经过改造,售票员坐在明亮的售票窗口里,与旅客只隔着一层玻璃,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进入21世纪,蓝色磁制车票开始被广泛使用,车票上不仅有了车次信息,随着实名制验证验票的要求实施,车票上还增加了乘客的信息。

现在,自助购票设备的普及、网络购票的兴起、同城优惠卡和常旅客畅行服务的推广,让康顺兴觉得前20年的变化加在一起都赶不上高铁开通以来这10年的变化快。

“如今在售票窗口处,排队购票的人少了很多。也不像以前那样,要求售票员拥有珠算、口算、背诵线路图等十八般武艺。”康顺兴说道,新的变化也给售票员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自助购票方式的兴起,并不会让售票员失去用武之地。如今的售票员除了要掌握身份证核验、车票挂失补改签、乘意险等业务的办理外,还要熟悉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新的支付方式,帮助乘客熟悉同城优惠卡和常旅客畅行服务卡的使用,业务范围更广泛,要掌握的技能不比30年前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