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商业银行,农信社历史更悠久。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信用合作兴起到现今农商行改制上市,已历经60多年风风雨雨。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至今未变,而管理主体也从专业银行到央行,再到地方政府。为成员做好服务和获得必要利润是合作金融双重底线。农信社从形式上合作金融演变为完全意义商业性金融,以盈利为目的成为发展目标。如何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等普惠三农金融服务和服务地区C端、B端、G端成为应对竞争的关键所在。

刘洋新疆农商行解读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双轮驱动金融科技发展

新疆是三农金融、普惠金融的重要潜力市场,也是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重要的金融市场,金融科技赋能适逢其时。近日,消费金融学派发起人,消费新时代与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研究专家,广义消费金融、消费新时代、消费区块链等理论提出者,2017十大新金融畅销书作者,《消费金融论》《互联网消费金融》《实战理财:让你的财富滚起来》《股民随身宝》《区块链金融:技术重塑金融未来》《2016浙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等10多部消费经济、普惠金融畅销书作者刘洋研究员应深圳标瑾培训公司邀请,在乌鲁木齐和阿克苏为新疆300多家信用社、农商行负责人开展了专题培训——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双轮驱动下金融科技发展与展望,如何赢在信息时代到互联时代再到数字时代。

刘洋新疆农商行解读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双轮驱动金融科技发展

本着问题导向,刘洋研究员深入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城乡商超、景区、机场、博物馆、科技馆、商贸、餐饮酒店等消费市场,以及农商行网点(有人、无人)、旅游管理机构、行业协会,对新疆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及金融科技发展做了针对性调研,测试了新疆农信社及部分农商行的APP、微信银行、公众号,提出了农信社、农商行面对新时代长尾客户的问题和挑战。

对新疆农信社、农商行而言,结合国家战略和新时代新机遇新动能,应重点发力在乡村振兴结算金融、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跨境电商、商旅、商贸等)增量产业基础账户、农村消费扩张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支农惠农综合金融(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超市和要素资产超市)。

地方性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战略选择

刘洋研究员介绍了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等金融科技实践,包括获客、营销、产品、定价、风控、金融科技子公司等时效领域,以及围绕在广东、安徽、四川、贵州、浙江等地的农商行金融科技调研,提出了地方性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发展路径:聚焦应用创新和生态构建,数字化 线上化 外部合作破局重点解决广度和精度问题。

大数据应用:深耕存量用户的数据价值,产品创新、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

数字化、线上化:网点、渠道、服务、业务扩张数字化和信贷业务申请征信审批风控线上化;

前瞻性创新采取跟随策略,避免技术盲目崇拜,应用成熟技术:批量扩客、交叉营销和提升用户体验、黏度。

刘洋研究员建议,利率市场化、互联网化、强竞争和降本增效背景下,不妨从最简单的智慧银行网点改造开始 但是硬件升级只是起点,形而上投入建设容易,如何提升效能效果和系统升级才是关键。通过网点布局改造、智能机具使用和网点服务流程革新与经营理念提升,重塑银行物理渠道的优势和价值。核心是打造尊重客户体验、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的线下智能渠道,将科技创新融入人性化管理,引导和改变客户在网点业务办理的行为习惯,提升客户体验,实现网点运营从业务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将网点建设为客户管理中心、客户体验中心和O2O线上线下落地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效率和网点产能。

刘洋研究员认为,微信已经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应用场景最广、智能开发能力做强的即时通信软件,根据腾讯公开数据,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11.12亿,越来越多用户通过微信维系社交、获取资讯、拓展业务,其中绝大部分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担保、理财、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应用微信这一获客营销、打造品牌的有效途径。以商业银行为例,微信银行成为互联网转型、金融科技赋能的新型银行形态。银行希望将服务延伸到微信这一个数字时代、自媒体时代的最大入口,最大限度方便客户、服务客户、发展客户,并与传统网点、智能设备、同业异业联盟形成整合,推动网点改造为智慧网点、客户管理升级为用户智能分析管理服务系统、线下获客转型为O2O融合型批量获客和交叉营销,为智慧银行、开放银行打造奠定基础。

刘洋新疆农商行解读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双轮驱动金融科技发展

金融科技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解读

中美两国几乎同时提出金融科技,金融业多年来一直有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工作开展,央行1991年成立了金融科技司、发起了金融科技创新奖评审。而后分别走上了应用驱动和创新驱动的两条路。再到2017年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

移动互联网带来更加便捷、低成本信息交流,使用户快速大量聚合,信息传播边际成本、基于社交和协同共享的销售成本将趋零,大面积铺设线下网点的传统运营、分销模式面临被颠覆。例如,阿里巴巴、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已经大量侵蚀苏宁、国美、新华书店、华联等传统卖场。

随着消费场景、消费行为、消费偏好、细分消费群体日趋复杂,以网点为显著特点的线下模式已经不合时宜,特别是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智能设备等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和迭代,金融运作已从营销驱动到金融科技驱动、互联网驱动,其高效、精准、实时、锁定、低成本等价值优势凸显。金融科技甚至成为一些新兴金融机构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利器。

新金融从28走向82。传统金融主要服务20%的头部客户(大中型企业、富裕个人),服务占比80%的长尾客户(小微企业、普通公众)则面临着获客难、风险甄别难、操作成本高的挑战。新技术、新金融让长尾用户也能平等享受金融服务。新金融在数字支付趋势下普及无现金社会(并非消灭货币),让支付更具便捷性,促进消费和民生服务,最终选择权是用户。信用体系是新金融的支撑,信用正在重构商业和金融服务体验。信用资产就是实体资本,让人人参与经济交易和社会资源分配。

新金融是全球化的数字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已成全球共识(杭州G20峰会中国提交了相关成果)。作为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技术、分享经验,促进当地普惠金融发展。

金融科技惠民、便民,无现金社会

金融科技为公司、部门、业务、从业者赋能

金融科技为用户、投资者、消费者赋能

刘洋新疆农商行解读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双轮驱动金融科技发展

刘洋研究员介绍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腾讯、京东、美团等互联网、金融科技案例,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的商业逻辑、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通过医疗、教育、旅游、康养、汽车、三农等场景切入,分享了金融科技与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的融合创新、效能倍增价值。

针对农信社、农商行的金融科技实践,刘洋研究员提出了战略、产品、营销、风控、人才等系列建议:

最后,关于信息化多头、交叉、重复建设、兼容性等问题。刘洋研究员提出,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全国建设升级的快速铺开,以及公众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成为主流,特别是智慧城市成为普惠公众,弥补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手段。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民政、智慧农业、智慧工业等智慧城市各个领域也是智慧金融的重要场景。由于投资建设主体不同、建设开发周期不同、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智慧银行建设必须转变为连接融通、兼容并包的开放银行。

目前的趋势是:建设区域性、综合性、一站式的公共数字服务平台,在数据、内容、终端、传播、互联互通等环节实现整合与标准化,满足本地群众需求,同时解决重复建设、多重管理问题。那么,智慧银行、开放银行建设就不是银行一家拍脑门封闭开发的事情。

刘洋新疆农商行解读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双轮驱动金融科技发展

刘洋新疆农商行解读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双轮驱动金融科技发展

刘洋新疆农商行解读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双轮驱动金融科技发展

刘洋新疆农商行解读应用创新与平台构建双轮驱动金融科技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