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0后的男生私信说,他最近很郁闷,单位新来了一位领导,他与往常一样,很是用心做事,但是就是不得新领导的喜欢。

他说,最近新领导出了一个方案,他觉得不太合适,随手就在微信工作群里提了出来,结果领导很生气,不论在公众场合或是私下里,在其他同事面前含沙射影说他的坏话。

他百思不得其解,真的是他错了,还是领导故意找茬?

仔细分析他的这件事,他初衷很好,为了工作提出自己忠恳的意见,但是方式方法错了。

新领导刚来,正是立威的时候,即便新领导业务并不是太熟练,拿出的方案有错误,也不应该在微信群里提出来,而是应该私下里单独说出自己的建议。

职场秘籍:真情乍现的瞬间,让我的付出毁于一旦

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即所谓的关键时刻。有一本书就叫“关键时刻”,英文叫“moment of truth”,作者是从事航空业的北欧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卡尔森。他通过切身体会,使一度陷入巨额亏损的北欧航空公司在两年之内扭亏为盈,他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了这本书。

书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评价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篇文章,不是基于它的整体,而往往是在某一个瞬间、某一个阶段、某一个局部产生的印象决定了整体印象。

你是随手在群里提出了意见,而你的领导认为,就是这个“随手”,暴露了你对他的不尊重,一个部门只需要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即便要采纳你的意见,也是由领导说了算。

在群里提出意见,你认为是工作,但在其他同事的眼里,你是公然挑战领导的权威,这肯定是不妥当的。暂且不说会不会给同事们带来不适感,这个举动最起码说明了你的分寸感和鉴别信息的能力是有问题。你还没摸透新领导的脾性之前,就贸然行动,你的举止在某种程度上,就已暴露出你是什么样的人。

最能够体现你的本性和代表你的东西,往往是在你最放松,最无意的时候暴露出来的。

职场秘籍:真情乍现的瞬间,让我的付出毁于一旦

 在摄影界,有一种说法,叫“决定性瞬间”,是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创立的,就是在事件进行中,恰好有一个瞬间,所有元素(人、地、物)均各得其所,并同时展现出特定内涵和意义。通俗来讲,就是某些特殊瞬间的重要性以及展现出来的内涵。

且不论领导说你坏话这件事的正确与否,最少你在那一瞬间,没有给领导充分的尊重,或者通俗的讲,在哪一个瞬间,领导会认为你在给他下马威。在这种情况下,你让领导怎么喜欢你?

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的父亲由于生活贫窭,外加性格内敛,一向讷口少言,父子间感情疏离,但是在火车站送儿子的时候,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老父亲很费劲地拖着笨重的身子,翻上高高的站台,一个瞬间的背影,定格在朱自清的脑海中,也是这一瞬间,儿子感觉到父亲的爱,不需要任何语言。这一刻,就是真相乍现的瞬间,这一瞬间的定格也让儿子惦念了一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现实生活中,我们因为疏忽大意,比如,不经意地处理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事,或者随便打发掉一些自认为对自己不重要的人,或者随意脱口说出一些自认为不要紧的话语,结果吃了大亏。

一个小小的感言最有可能暴露你真实的想法,任由情绪自行发展带给你的往往是毁灭性的的伤害。

职场秘籍:真情乍现的瞬间,让我的付出毁于一旦

打开微信等社交软件,你会发现,那些有一定地位或是部门单位的领导,或是在职场中身经百战的人很少会在社交软件发表感言,或是泄露任何关于他信息的图片或只字片语。

并不是他们对这些社交不感兴趣,相反,他们很关注这些软件,时常通过这些软件了解周围人的动态、消息以及心情,当然除非你屏蔽了他。

所以确保你的感言以及每一次表现都一定是要经过思考。不要相信所谓的灵光乍现,那都是深思熟虑后和积累经验后的成果。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故事,在某一天,领导安排给我一工作,我很尽责的完成了它,因那天跟老公吵架,我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则消息,只有一个字“累”,结果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坐了冷板凳。

我疑心,那则朋友圈消息让领导觉得我对工作推脱,那个瞬间决定了我未来工作的走向。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并不是只有你可以,多的是想取而代之的人。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意思就是君子用言语告诉别人,用行动引导别人,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所以说话时一定要顾忌到最终的结果,行动时一定考虑到后果,那么民众就会谨言慎行。

这段话也告诫我们:一个有修养,有道德,高情商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谨言慎行,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职场亦是此理,我们得时刻谨于言而慎于行。

职场秘籍:远离三种人,你会越来越好

职场潜规则:我与你只是甲和已的关系

最真诚的交往:说话不讥讽, 做人有原则,为人不卑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