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合作、发展、共赢、振兴”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奶农节暨奶牛金钥匙十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

2009年4月至今的十年间,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产业技术处支持下,由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和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创建的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已成功举办107期,覆盖我国奶业生产21个省(市),培训总人次超过2.3万人次,“金钥匙”示范牛场成母牛平均单产由2013年的7.6吨提高到2018年的10吨。今后,该活动将持续围绕我国奶业产业科技进步,开展有价值、接地气的技术服务,为产业扶贫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十年培训超2.3万人次

据悉,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现场会巡回活动在组织模式、技术引进、培训模式、受众主体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创新:打造了“政-产-学(研)-推”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和协作平台;整合资源成立“奶业技术服务创新联盟”,吸纳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专家资源;推出了包括牛场诊断和操作示范、技术报告、技术沙龙等模块化的培训形式;在牛场现场诊断过程中引进国际一流的便携式分析仪器,做到诊断工具化和问题分析数据化;聚焦产业龙头企业,提升示范的针对性;成立了“现代奶牛场高级人才研修班”,专门培养储备场长和管理人才。

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十年培训超2.3万人次

数据显示,10年共开展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培训107期,覆盖我国奶业生产的21个省(市),由国内一流专家讲授专题技术报告900多个,培训总人次超过2.3万人次,现场诊断牛场340个,示范奶牛340万头次。根据对“金钥匙”示范牛场的统计,成母牛平均单产由2013年的7.6吨提高到2018年的10.0吨,提高了31%,同时比全国规模牛场单产高出17%;“金钥匙”加大示范了优质玉米青贮制作和使用技术,示范牛场玉米青贮的干物质含量由2010年的25%提高到2018年31.2%,淀粉含量由2010年的20%提高到了28.4%,整体品质大幅提升。

下一步,奶牛“金钥匙”技术集成服务活动将依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测料配方”数据库,推动在线精准营养配方技术推广;携手产业链各个主体,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共同打造智慧奶牛场;进一步开展奶业大工匠培训,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机会,为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创造条件,为科学家发现产业问题和成果落地提供平台,为政府产业扶贫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会上还启动了“青年奶业牧场主联盟”成立仪式,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奶牛金钥匙发起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讲述了发起联盟的始末,并宣读联盟宣言。联盟将为提升我国民族乳业整体竞争力凝聚共识,为培养更多优秀企业家积蓄后备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