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印象”创立于 2009年,是土菜馆 2.0时代的急先锋和佼佼者,可以说,它在很多方面都引领了当时的潮流。

装修升级

首先,从装修来看,它大量运用了土墙茅草、蓑衣斗笠、木桌条凳等元素,尽力还原四川农村的生活氛围。老板熊阿兵还专门去川东、川北农村收购木桌、木椅、木窗等旧家具,甚至连一些废弃的老墙砖也拉了回来,一桌一凳背后的故事,都代表着一份乡情,这很容易勾起食客的回忆,使他们产生一种认同感。其次,熊阿兵还在店内还原了传统的“鸣堂叫菜”。

店门处挂起一面铜锣,只要有客人进门,门前身着长衫的“知客师”就会敲锣迎宾,而店内的服务员也会齐声应和,采用旧时的语句来报菜名、送客等,从而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气氛。

就餐高峰期,店内还有身着长衫、模仿旧2.0时代流行的是越土越有味,这种“土得掉渣”的怀旧装修风格乍然出现在繁华都市,强烈的对比反而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不过,泥巴、茅草这类装修元素,时间稍长则会显得特别脏乱,这跟现在多数人的审美情趣还是背道而驰的,新鲜感一过就容易招人嫌弃。熊阿兵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他在原有的装修基础上做了些调整,让店堂的环境显得乡而不俗、土而不乱。

第一是改变店堂的布局,以碎石墙做隔断,以达到旧时院落的效果;第二是去掉大多数的土墙茅草,改成了石墙或砖墙,再配以灯光营造氛围;第三是在店门口开辟一块“农田”,旁边还摆放水车石磨,店内也以农耕器具等作装饰,以此时打扮的服务员端着香烟盒四处叫卖……这些昔日情景的还原,让上了年纪的人感觉亲切,而年轻人则会感觉到新鲜。

正是因为把土味做到了极致,“田园印象”在土菜馆 2.0时代才能独领风骚,风头一时无二。即使市场风云变幻,其发展势头仍十分强劲,到现在为止,旗下已经有直营和联营店 25家,加盟店 7家。面对餐饮市场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每一位老板都不可能初心不改,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而每一个品牌也不可能从始至终一成不变。

熊阿兵和“田园印象”在这些年也经历了颇多曲折,才逐步修正发展的道路,坚定一直开民间土菜馆的决心。强化田园风情,突出农耕文化主题;第四,在进门处增加手工豆腐皮的明档展示区,直观展现民间传统工艺。通过这些装修上的细微调整,既给客人新的感受,又不会和土菜馆的主题分裂显得突兀。

回归传统

最近三四年,餐饮市场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一是数量猛增,二是品类多样化。现如今跨界投资餐饮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资金和思维上有优势,更倾向于选择新的经营模式和时尚个性的装修风格,这就给传统餐饮人带来了冲击,是坚持原有的方向,还是顺应潮流?近几年“快食尚”模式开始在成都流行,熊阿兵也动了心,频繁去北上广、台湾、日本等地考察,投资了两家“潮店”,独自开了两家“熊小萌时尚餐厅”,力争跟上这股潮流。

熊阿兵个人的打扮也发生了变化,由经常身着长衫的“知客师”,变成了穿着时尚的潮大叔。折腾两年后,他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流行永远追不过来,仅凭炫酷的装修环境,并不能长久留住食客,光有好的经营模式,没有味道保障,餐厅也不可能长久。

虽然“熊小萌”能维持正常经营,但是发展前景并不好。投资这样的时尚店需耗费大量资金,回收周期长,而且容易被更潮的新店抢去风头,经营风险特别大。“我还是应该立足四川,去民间寻找珍味,挖掘川菜灵魂,这才是自己的长久发展之道。”思想有了如此转变,熊阿兵正式启动了“民间寻味之旅”。

寻味民间

熊阿兵寻味的第一个目标是走遍四川各地,去挖掘那些隐藏在民间的饮食精华。他说:“‘田园印象’已经开了8年,最初是以田园风情的装修风格立足,以经营民间菜为主,但是菜肴没有一条明显的线索,我现在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四川各地好吃的都挖掘出来,让这里成为四川民间美食汇集地。”在半年时间内,他带领自己的厨师和营销团队,先后分别走了乐山、自贡、雅安、绵阳、达州、攀枝花六条线路。

四川美食众多,川东、川南、川北、攀西等地的风味都有较大差异,而每次外出考察,他们不只是去都市里的名餐馆,还深入到乡镇去寻找个性菜品和独特原料。比如去乐山一线考察时,就不辞辛劳驱车几小时到马边县城,品尝了当地有名的马鸡肉,深挖川南红油拌鸡的味道秘密。

在当地一家彝族餐馆里,学到了干酸菜洋芋鸡这样的特色菜。每次考察回来,厨师都会根据“田园印象”的定位,筛选出合适的菜肴来研制,如果做不出来,再反复去学习,对于实在攻克不了的难关,甚至花钱去购买技术。比如在自贡一家路边餐馆吃到的一道色香味美的蛋皮春卷,回来后反复试制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厨师再次上门请教也没琢磨出其中的奥秘,最后花了5000元购买了其制作秘方。外出考察学习,这在餐饮业内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熊阿兵的做法跟大多数人不一样。

大多数企业外出考察,都采取隐蔽战术——悄悄地进村,生怕同行知道自己的考察目的和考察的地方。事后研发推出的新菜,在营销时也经常故弄玄虚,指东打西放烟雾弹,目的就是不让同行知道内情,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熊阿兵却反其道而行,他不但大张旗鼓地预告每次寻味的路线,征集美食爱好者同行,甚至还邀请餐饮同行一起前往。

在寻味的过程当中全程直播所去的每家店、每道菜。在考察完一个地方后,他除了组织内部厨师试制选中的菜品,还邀请参加寻味的同行和其他美食达人一起品鉴打分,提出改进意见。经过厨师团队的反复试制,像达州江阳的酸辣鸡、马边的干酸菜洋芋鸡、乐山临江的鳝丝、雅安的甜水面、自贡的子姜牛肉丝、雅安荥经的棒棒鸡这些地方特色菜,已经基本成形。

对于熊阿兵的做法,不仅业内人感觉不可思议,连一些外行也不理解,觉得他是在白花钱、做傻事。然而,熊阿兵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最近我在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餐饮老店都慢慢衰亡,被市场遗忘,我觉得最大原因不是客观市场的变化,而是老板自身的原因。有些店一旦做出了名气,老板就丧失了主观创新的动力,就想坐享名气带来的红利,这样肯定容易被后来者淹没。

我寻味的目的,就是要证明自己还有进取心,‘田园印象’还有活力,并没有在竞争中退缩,也没有被其他新店的锐气所掩盖。再说了,四川各地那些隐藏的美食都是瑰宝,不管你去不去学习,它都在那里。考察学习并不是件丢脸的事,餐饮人需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放低自己的姿态,才能虚心学习。

在不断考察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除了把一些菜品直接用到店里,形成自己的风格,更多的还是学习一些小店老板几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这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综合利用这些菜品去开发一些新项目,都是大有好处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