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偏门但也不可或缺的武器,中国古代军钩镰类武器鉴赏

钩镰类武器属于古代的偏门武器,但也不可或缺。先秦时期,军队常用戈戟类武器,戈戟类武器的外形与钩镰类武器相似,用法也有共同之处。不过在实际研究中,戈戟类武器多被单独归为一类,一般意义上的钩镰类武器,多指后世的各种勾兵。秦俑坑中出土过两件钩状兵器,称“金钩”。金钩外观为弧形的弯刀状,身柄一体铸成,两面开刃,可砍可钩。有人认为金钩不是实战武器,而是一种礼器。

古代偏门但也不可或缺的武器,中国古代军钩镰类武器鉴赏

▲秦代金钩

宋代的《武经总要》中记载有两种带有勾的兵器,分别为抓子棒和钩棒,书中将其归类为棍棒的一种。这两种兵器都可以在作战时勾拿目标,也可以通过钝击伤人。宋代还有另外一种钩镰类武器。1982年,浙江淳安县桐子坞乡驮花坞村出土了两件铁抓,两钩形制相似,顶端均为鹰爪状结构,有四只均匀张开的爪钩,鹰爪下端为细长的铁杆,两抓分别长97cm和55cm。

古代偏门但也不可或缺的武器,中国古代军钩镰类武器鉴赏

▲方腊剧照

出土抓钩的墓葬为宣和年间的墓葬,当时淳安是方腊的活动区域,因此这两件抓钩很可能是方腊军队的武器。明代有两种钩镰类武器,一种名为钩镰,一种名为钩镰枪。钩镰是水战用的武器,《纪效新书》中说,明军的福船上要配备十把钩镰。《倭寇图卷》中,明军的水兵携带一种镰刀型武器,被称为蝎子尾。

古代偏门但也不可或缺的武器,中国古代军钩镰类武器鉴赏

▲明军阵势中的蝎旗手 钩镰兵和八卦旗

这种武器与现代镰刀外形基本一致,但柄较长。钩镰枪是带有钩镰的长枪,《武备志》和《四镇三关志》中均有钩镰枪的插图。这种在长枪的枪头边安装小勾的方法,宋代就有了,金代墓葬中也出土过与后世钩镰枪类似的武器。

古代偏门但也不可或缺的武器,中国古代军钩镰类武器鉴赏

▲徐博宋代钩镰枪

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中收录有七种钩镰类武器,分别为绿营三须钩,绿营铁挽,绿营割刀,绿营缭风刀,绿营钩镰枪,绿营双钩镰枪,绿营雁翎枪。绿营三须钩的钩头为铁制锚型,长七寸,有三个弯钩;柄为竹制,长一丈五尺,围一寸八分,束藤八道。绿营铁挽的头部为锄头造型,长五寸,倾斜安装在竹柄上,柄长一丈二尺,围三寸二分。绿营割刀的横刃长一尺四寸,宽一寸,前端向下弯曲,銎长二寸;柄为木质,长五尺,围三寸一分,表面髹朱漆。

古代偏门但也不可或缺的武器,中国古代军钩镰类武器鉴赏

▲沈阳故宫收藏的刀枪

绿营缭风刀的横刃长一尺,宽一寸,前端向下弯曲,銎长寸;柄为木质,长一丈,围三寸一分,表面髹朱漆。割刀和缭风刀的外形与《倭寇图卷》中的蝎子尾类似,应属一物。《皇朝礼器图》式中还说,缭风刀就是《武备志》的钩镰,水战时可以割断船帆的绳索和船棚的绳索,也可以直接钩船。绿营钩镰枪的枪头长八寸,旁刃径二寸;柄为木质,长六尺,围四寸,髹朱漆;鐏为铁制,长四寸。绿营双钩镰枪的枪头与钩镰枪相同,唯将单钩改为双钩,通长七尺,围二寸七分,柄外裹桦树皮。

古代偏门但也不可或缺的武器,中国古代军钩镰类武器鉴赏

▲首都博物馆清代护手钩

绿营雁翎枪枪头长八寸,旁刃与钩镰枪相仿,但较阔,径五寸;柄为木质,长六尺,围四寸,髹朱漆;鐏为铁制,长四寸。除了上述这几种钩镰类武器外,清代还有一种护手钩,长度与单手刀剑相仿,主题为铁钩,柄部有月牙护手,柄尾有尖锋。这种护手钩属于武术器械,在战阵中是无法使用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