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彭雪枫将军的领导下,抗大四分校得到快速发展,培训学员达到千人,成为新四军规模、影响最大的一所学校。1942年夏,学校转移到鲍集,在一个小学校门前的大操场上,彭雪枫不顾行军作战的疲惫,亲自为学员讲军事课。

彭雪枫办学治校二三事 授课总是座无虚席

彭雪枫校长在组织学员训练 图片:作者提供

·党史百科:彭雪枫

著名抗日将领彭雪枫将军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教育家。他亲手创办的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后来成长为我军著名高等军事学府——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1937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战的烽火迅速燃遍全国。随着新四军的发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加速培养抗日骨干成为当时我军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将军审时度势,决心创办一所随营学校。一天,他把段佩明和钟致远叫到司令部驻地说:“在临汾时,我们办学兵队,到竹沟办的是教导队,现在我们要办随营学校,抗战需要人才啊!”经过紧张的筹备,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于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彭雪枫亲自兼任校长。

学校初创时期面临残酷的战争环境和恶劣的生存条件,校舍、教员和教材非常匮乏。彭雪枫带领官兵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己动手,因陋就简,边筹建边办学。没有教室就选择当地的破庙,没有黑板就用石壁代替,没有桌椅讲台就用石头堆砌。新四军的第一所随营学校成立后,吸引了大批爱国有志青年,活跃在苏豫皖边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纷纷将自己的战斗骨干送到傅集,许多有志抗日的青年学生也慕名而来,使这座不知名的小镇成为抗日军民和热血青年向往的地方。毛主席、党中央对随营学校的创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称赞。

在极其简陋的办学条件下,年轻的男女学员满怀一腔热血和拳拳报国之心学习《矛盾论》、《社会科学概论》、《社会发展史》、《近代革命史》、《统一战线政策》、《中国革命问题》等理论课程,潜心思考和研究党的抗日战争的方针原则和战略战术。在学习中,彭雪枫校长重视引导学员开展讨论,鼓励学员争论、发表不同意见。为了弄懂“游击战争的政治工作”,彭雪枫邀请北方局书记杨尚昆给学员们传授红三军团做政治工作的经验,使学员们深受教育和启迪。

为造就大批抗战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随营学校从抗战实际出发,加大了军事技术教学的比重,内容包括步兵战术概论、游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单兵和班的战术动作,排、连、营、团战斗的组织指挥以及队列、射击、投弹、刺杀、爆破、伏击等训练科目,以全面提高学员的军事素质。

彭雪枫不仅组织、指导各项教学活动,还亲自担任授课任务。他结合自己作战实践讲的《游击战术的实际运用》,使学员们深受教益。他在讲解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怎样运用游击战术时,用最通俗的语言概括为:“暴风雨的突然袭击”、“集中一点打敌一点”、“东边打雷西边下雨”、“牵牛打圈子”、“化整为零”、“超越近敌,袭击远敌”,使一些深奥、抽象的战术原则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时而传出笑声和掌声。

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夹攻下,随营学校坚持边打仗边办学,边生产边办学,仗打到哪里,学校就办到哪里,树荫下、打谷场、空闲农舍、祠堂寺庙,都成为学员学习的课堂,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马背学校”。随营学校在短暂的办学实践中,积极为抗战前线培养人才,积蓄革命力量,为我军建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持。

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急需大批的军政干部,随营学校已不能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1940年3月18日,经中央批准,随营学校扩建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彭雪枫继续兼任校长。

刚刚扩建的抗大四分校教员短缺问题很突出。当时,从随营学校转来的专职教员屈指可数,大部分军政教员都是由各级首长兼任。彭雪枫也是其中之一,他不仅要定期来校授课,而且要亲自编写教材。

彭雪枫是一位有理论有实践经验的教官,他讲课既重理论阐述又重结合实践。1942年夏,学校转移到鲍集,在一个小学校门前的大操场上,彭雪枫不顾行军作战的疲惫,亲自为学员讲军事课。他结合个别指挥员在作战中不重视利用地形地物、背水作战、损失惨重的教训,讲解地形地物的军事价值。同时,还运用《三国演义》马谡失街亭的例子告诫学员们,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时刻要对人民负责,切不可重犯马谡失街亭的错误。

彭雪枫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了解他的人又称他为“统战专家”。他深深懂得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争取抗战胜利的伟大作用,不允许有任何破坏和不利于统一战线的行为。1942年,彭雪枫来到学员中间和大家一道过端午节。他结合国民党反动当局迫害爱国人士的事件,为学员们讲了屈原投江的故事,彻底批判和揭露国民党当局迫害爱国人士,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行径。一次,一位刚从大后方来的同学因吃不下黑面馒头,把馒头皮扒下扔到地上,有位同志看不惯,当众拾起馒头皮塞进自己的嘴里,弄得那位同学十分难堪,第二天,那位同学告别学校重返大后方。彭雪枫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他语重心长地说,人家没有受过艰苦环境的锻炼,能从大后方跑到我们根据地,自愿参加抗战,和大家同吃同住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应当热情地帮助人家克服困难,绝不允许有任何讽刺言论和挖苦的行为。彭雪枫把这件事提到统一战线的高度对大家进行教育,使学员们心悦诚服。他教导大家,搞统一战线工作不仅要谦虚谨慎,站稳立场,而且还要讲究工作艺术。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统战工作知识,他结合自己做统战工作的经验,专门印发了一本统战工作注意事项的小册子,让大家认真学习。他还建议政工干部要多看《三国演义》,军事干部要多看《孙子兵法》。他说,《三国演义》里有统一战线,《孙子兵法》里有游击战。

彭雪枫讲课、作报告十分幽默、诙谐,善于运用群众语言把一些枯燥生涩的课讲得有滋有味,当时有的学员称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为“摸一把泥”。有一次,彭雪枫作形势报告,谈到墨索里尼的失败时,他说:“这个法西斯头子不仅摸了一把泥,还滚了一身泥。”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彭雪枫的讲课生动风趣,深入浅出、富有哲理,深受学员喜爱。每当彭雪枫来校授课,总是座无虚席。

彭雪枫十分关心军事教育,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短暂而又辉煌的戎马生涯中有6年时间兼任校长工作,还经常在百忙中抽空来校检查工作。1942年,抗大四分校移住鲍集时,他为改进教学,办好抗大,曾一连数日到校找人谈心,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这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令人感动。在彭雪枫将军的领导下,抗大四分校得到快速发展,培训学员达到千人,成为新四军规模、影响最大的一所学校。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电令嘉奖。

1944年9月彭雪枫将军牺牲后,为了纪念他,抗大四分校更名为雪枫军政大学。

弹指一挥间,这所在战火中诞生、成长的军中名校历尽风雨沧桑,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已成长为我军中级合成指挥院校。70多年来,学院先后为我军培养输送大量军政指挥人才、参谋人才和军事学研究生,有一大批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在我军院校建设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

文/迟星北 马 魁 余国强

来源:解放军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