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的人们喜欢拍照,使用高科技的照相机或手机将生活中细微的东西记录下来,而古代的文人却喜欢用心铸造一幅惟妙惟肖的画作。但是知名的画作总是会被旁人觊觎,自从这幅佳作完成之后的踪迹经历了多番曲折,最终被一分为二,隔海相望,“剩山图”存于浙江博物馆,“无用师卷”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史上3件顶级国宝,件件价值过10亿,现不知所踪、何时才能回家?

都说人们的智慧是无穷,总能把无形的东西化为有形,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科学家们几乎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任何东西,比如3D打印机,通过电脑和机器的连接,可以轻松地复刻人们想要的东西。而在靠人力生活的古代,人们更是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今的人们喜欢拍照,使用高科技的照相机或手机将生活中细微的东西记录下来,而古代的文人却喜欢用心铸造一幅惟妙惟肖的画作。古代流传下来成千上万的文人画作,其中有一幅颇得国家赏识,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画作之一,它就是《富春山居图》。

该画作出自元代画家黄公望之手,是其为师弟郑樗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用精致的线条勾勒绝美的山水画。为了完成这幅画,黄公望过上了日出而作的生活,天刚布上一层微光,他就立马起身前往富春江边,观察与富春江有关的所有细微的美景,云起云落,炊烟袅袅,绿水江山,老翁垂钓等等无一不是他眼中的妙境。

《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取材、动笔到绘制完成整整历经了大约7个年头,在这七年里,富春江边及周边的村庄中都有黄公望的身影,他一遍又一遍地探索着身边的景致,将其完整地临摹至图画当中。

现实的特色加上黄公望晚年炉火纯青的创作技艺,一幅绝世的画作就此诞生了。但是知名的画作总是会被旁人觊觎,自从这幅佳作完成之后的踪迹经历了多番曲折,最终被一分为二,隔海相望,“剩山图”存于浙江博物馆,“无用师卷”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后来在电视台的主持下,两幅遗作曾于2010年6月至台北博物院合璧展出。

古代除了有出彩的画作之外,还有能凸现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成就的光辉成就的书籍——《永乐大典》。它是由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历时五年完成,里面记录了14世纪以前的中国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百科文献以及文学艺术,可谓是14世纪之前的百科全书,翻开书籍,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该部经典全书约有3亿7千万字,被分成11095册,将如此庞大的字幕联合成绩动用了近三千人。按理来说花费众多人的巨作应该被特别地珍藏,但由于不同时期的战火纷争以及其他的外界因素,典籍的大多数副本已经惨遭毁灭,在人世间销声匿迹,如今仅有800余卷散落在世界的各个地方,并且正本是否存在于长陵外也有待确定。

这样一本旷世佳作却没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实乃中国的一大损失。

古代也是冷兵器盛行的时代,刀光剑影大多用来形容那个战乱的时代。皇帝之所以能登上龙座,是因为其文武双全,不只是有精明的治国头脑,还有高超的作战技艺。

战场上最重要的不仅是军队的协作能力,而且还依靠作战武器。乾隆皇帝有一把剑就是质量上乘的好剑,其名为九龙宝剑,乾隆虽然不上阵杀敌,但他却颇为喜欢收藏奇珍异宝,这把宝剑就是他的收藏物品之一,之后被当成陪葬品埋藏至裕陵的地下宫殿当中。

本以为这把九龙宝剑将会长眠于地下,但是1928年7月2日,军阀孙殿英带领手下将士将慈禧和乾隆的墓地洗劫一空,其中就包括了九龙宝剑。宝剑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但此后却不知所踪。起初,孙殿英想独占这批宝物,后来由于消息走漏,孙殿英不得不将盗来的宝贝送给各界的权贵。经过多次辗转,宝剑随着戴笠的去世也永远消失了,戴笠的墓地被其得罪的人夷为平地,棺材中的九龙剑也被严重的锈蚀,以至于看不出原来的模样被倒进周边的池塘了。

上述的3件宝物都是顶级国宝,不仅做工精致,而且价值连城,各个都是超过了10亿的身价,但它们都经历了颠沛流离,或一分为二,或永诀于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