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户人家姓陈,叫陈文平,靠做生意发了财,妻子姓周,夫妻俩感情很好,但唯一遗憾的,是夫妻相伴到50多岁,周氏都没给给陈老爷生下一儿半女,周氏心中难安,想给陈文平娶房小妾,好为陈家续香火。

可是陈文平就是不肯接受,周氏没办法,只有找陈家一表兄来劝说,劝了好几回,陈文平终于答应了,但提出了三个条件:一不要未出嫁的闺女,怕他年纪大耽误人家姑娘;二不要有丈夫的妻子,免得他们夫妻分离;三不要有公婆在的寡妇,以免老人无人照顾。

表兄一一应下,听说西边遭了灾,很多卖人的,周氏赶紧给他准备了银两上了路。

西边有位教书先生,姓吴,有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因为家教好,父慈子孝,原本过得很好,但灾荒年一来,学堂里停了学,他们断了收入,米粮又涨了价,家里的东西都快卖完了,可老吴还是快饿死了。

老吴饿得晕了头,叫来儿子媳妇,说哪个能给他端碗米汤来,也不枉他生养他们一场。

民间故事:妻子无生养非要给他纳妾,买来小妾,却得了个好儿子

儿子媳妇们听后,纷纷落下泪来,可都没办法,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从哪里买米做汤给老吴喝呢?

出了老吴的屋,大儿媳妇把老大拉到一边,红着眼说:“做儿女的,不能把老人活活饿死。你把我卖了,换回钱去买米粮,养活老人,也算尽了孝了。”

哪知她这番话,被老二媳妇李翠香听到了,她跑过来道:“嫂嫂不能走,你有儿有女要照顾。还是卖了我吧,我年轻还没生养,相公还可以再娶。”

妯娌俩争来争去,最后大嫂说不过她,便依了翠香,两人含泪告别。

回屋后,翠香把这主意说给丈夫吴云贵听,云贵听完,抓着她的手紧紧不放,又是敬佩妻子的孝义,又是难过不舍,翠香一番好劝,云贵含泪发誓,今生绝不再娶。夫妻俩抱头痛哭。

第二天大早,翠香夫妇拜别老人,去了卖人的市场。恰好陈文平的表兄也在选人,翠香为了卖得快一点,早就想好说词,说自己无儿无女,无公婆赡养,心甘情愿自卖。表兄一听,喜上眉梢,可看翠香身边的男子默默流泪,于是问是怎么回事。翠香说,这是她娘家哥哥,有些不舍。表兄这才上前与吴云贵商讨价格,付了银子后,翠香与云贵难舍难分,含泪道别。

民间故事:妻子无生养非要给他纳妾,买来小妾,却得了个好儿子

其实李翠香早做好打算,半路上就以死保名节,但担心买她的人是为别人买的,怕他为难。于是打听一番,表兄如实说了,李翠香决定见机行事。

到了陈家,表兄把人交给陈家夫妻就急着走了,李翠香看到两位慈眉善目的老人,顿时跪下痛哭。陈文平看来的是个大姑娘,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这不是耽误人家姑娘吗,表兄是糊涂了吧。见她哭得伤心,连忙问她为何哭。李翠香一五一十的说了经过,陈文平与周氏也跟着落下泪来。

陈文平拉着妻子到房里商量:这女子孝顺知礼,年纪又太小,纳为妾室实在是委屈了她。不如认作义女,也是一样。周氏也很同情,点了点头。陈家夫妻一出来,跟翠香说了想法,翠香当场跪下,认了爹妈,又道:“二老对我恩重如山,我定尽心侍奉二老终老。”陈家夫妻高兴坏了,连声说好。

几天后,陈文平与妻子商量,说想去趟吴家,既然李翠香成了他们的女儿,那吴家就是亲家,亲家受难,他们理应帮上一把,周氏同意了。

到了吴家,陈文平奉上厚礼,怕老吴不收,说是要聘请吴云贵教自家孩子,老吴十分感激,二媳妇卖掉后,他内疚了好久,如今儿子有出路,他自然欢喜无比。

云贵随陈文平回来,陈文平先给他安排了住宿,又把李翠香叫出来,说要给她介绍夫婿,翠香十分为难,但不好违逆老人意思,心想不管是否中意,都说不中意。

民间故事:妻子无生养非要给他纳妾,买来小妾,却得了个好儿子

陈文平又到云贵房里,说想把女儿许配给他。云贵心想,妻子舍身自卖,救了全家性命,他怎么可以另娶?于是一口就回绝了。可陈文平却坚持让他见一面,云贵不好推辞,心想不管见到如何,都说不好就行,于是就便应下了。

第二天,李翠香坐在房内垂头不语,只等那人来了打发他走。不多久后,只见门帘一动,进来一人,李翠香一抬头,顿时傻了。吴云贵看到妻子,也傻了眼,夫妻俩眼睛一红,抱头痛哭,依偎着诉说分离之情,心中也更加感激陈家夫妻。

他们来到前厅,双双给陈家夫妻跪下磕头,陈文平扶他们起来后,笑着让他们回去侍奉父母,吴云贵感动地跪下道:“您二老对我们吴家恩重如山,我愿意改姓为陈,永为陈家之后,为二老养老送终。”陈文平见他说的真诚,但却不能接受,说得他父亲同意才行。

当下吴云贵夫妻就赶回了家,把事情经过与父母讲了,吴老当场咬破手指写了血书,亲自把小儿夫妻送到了陈家。

后来,云贵翠香尽心侍奉陈家二老终老,并把二老的恩德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传到如今。

- 故事完 -

【本故事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若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