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职级与地方并轨?转业军人不用担心吃亏,好福利都欢迎

剑客行者

当这一天来临,军转安置的未来会不会变得更好?

这两天,军转老陈很是郁闷。

他听说单位准备任命一个副科长,原则是在副主任科员之中产生。从工龄、年龄、工作成绩等方面来说,老陈在几位候选人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大家包括他自己心中也是把自己列为第一人选的。

但是令他惊讶的是,他成为几个人中第一个出局的人。而出局的原因竟然是,他任副主任科员的时间太短,不够一年。

原来,老陈是一个17年转业的副营职干部,转业前副营也干了五年了。虽然安置后他的工资是按照副科的标准发放的,但是他的副主任科员的命令却一直没下,直到年初。

因为副科命令时间太短,所以人事部门根据“任现职不满一年不列入考察范围”的规定,第一个把他排除在外,让其很是郁闷。大家觉得可惜,可是又无可奈何。

毕竟,地方上计算任现职的时间,是从正式下达相应职务命令之日算起,而之前的职级无论多长,都不计算在内。

对于军转干部来说,职级意味着什么?

是转业安置时的定岗定级?是套改职务的资格?还是退役后的发展?

其实,最核心一条,是对曾经服役期间工作经历和成绩的认同与呵护。

其实,老陈还算是幸运的人。毕竟副营对应了副科安置,当地做得还算不错了。他和其他战友交流后才知道,很多同是副营转业的人,来到地方之后没有平职安置,有的就按照科员安置的。而降职安置在军转安置之中,也不是一个新鲜事。

最典型的,就是技术干部。无论你之前是技术几级,来到单位统一都是科员,虽然他们的工资待遇享受相应级别。一位技术九级转业的干部说,原来在部队是按照九级也就是副团级别对待的,可是一转业直接清零从头开始,真是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

职级,是军转干部的一个痛点,更是大家的一个期望点,更是需要做好做到位的事情。有人这样说,安置的时候,实职不太指望,平职是基本要求,可是降职安置却经常发生。这个困局,也让在某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的军转老赵很是无奈。

他说,战友们的心情他很理解,他也真的希望自己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事实却是,他无能为力。

老赵说,之所以会出现降职安置类似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政策制度上的“缺憾”。《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其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接收安置单位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标准确定,津贴、补贴、奖金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享受所在单位与其军队职务等级相应或者同等条件人员的政治待遇。而具体的相应和对应标准,办法中却没有明确,这就给问题发生埋下了隐患。

正如一位原军转办工作人员说的那样——“对于规定中‘相应职务等级’这句话,地方各级部门有不同的认识。由于没有刚性约束,各地安置标准不一,导致安置质量不平衡。”

二是军地政策没有无缝对接。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会发现,现役军官现有职级共有13级:正大军区职、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副军职、正师职、副师职(正旅职)、正团职(副旅职)、副团职、正营职、副营职、正连职、副连职、排职。

根据老《公务员法》规定,领导职务有十级,非领导职务职务有8级。新《公务员法》中非领导职务共有12级: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从中可以看出,军队的职级和地方的职级之间,无法做到一对一的对等链接,也缺乏必要的详细规定,这也成为很多地方无法做到平职、实职安置,而是降职安置的理由和空间。

三是由地方工作性质和人事任用实际决定。很多战友转身后,都在埋怨地方落实制度不好,不尊重军转干部的权益。其实换位思考,地方机构压力也很大,困难也不少。所以在面临职务晋升、编制落实等方面时,地方领导和办事部门难免会有一些“私心”“偏心”,也在情理之中。而地方一些单位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也是问题屡屡出现的原因。

军人职级与地方并轨?转业军人不用担心吃亏,好福利都欢迎

当然,不落实规定肯定是不对的,有困难,想想办法也是可以克服的,主要动力还在于想不想、愿不愿意。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宁夏自治区团职干部全部平职安置。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宁夏军区联合出台《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从解决编制、末端落实、绩效问责等环节建章立制,扎扎实实把安置工作做细做好。2016年,82%的军转干部安置在自治区党政机关、政法系统和参公单位,师团职军转干部全部平职安置。

从中可以看出,平职安置并不是不能落实,只要有心做就可以做到。

职级,是对军转干部服役期间的职务、等级及付出的一种认定对照标准。而退役安置后的平职安置,是军转干部的一个基本待遇,更是他们的基本权益。

一旦无法平职安置而是选择降职,之前的职务和时间直接清零,恐怕伤害的不仅仅是退役军人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更向还在服役的军人传递出“调职之后赶紧走,晚走不如早走”的错误信号,影响的是现役军人安心军营、干长干好的信心和热情,值得每个人深思。

如何解决?我们可以认为,职级并行的考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机遇。

职务与职级并行,通俗讲是指公务员的晋升方式有职务和职级两种并行的方式,将公务员经济待遇的分配主要由职务决定转向主要由职级决定,强化职级对经济待遇的决定功能。

依靠职务晋升来提高公务员的待遇,难以调动广大中低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创新级别设置,在职务晋升之外,开辟一条职级晋升的渠道,确立“职务晋升”与“职级晋升”的“双梯制”,增强对公务员的激励作用。

前不久,《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出台。消息传来,无论是现役还是已经退役的军官,心里百味杂陈,说啥的都有。而大家关心的重点,说来说去其实就是职级问题。

军人职级与地方并轨?转业军人不用担心吃亏,好福利都欢迎

有人说,职级并行考虑关注的主要是非领导职务,会不会因为这份文件导致转业干部不安排领导实职岗位?

也有人说,职级并行之后,如何认定转业之前的职级时间和经历?到底现役期间的职级时间是否可以计算为地方相应职级任职时间?如果算,会怎么计算,从何时起算?

还有人说,对于今后的转业干部来说,会享受到好政策的福利,利益或能得到保证。但是对于之前的已经安置的军转干部,特别是原先接受了被降职安置的转业干部来说,如何调整完善他们的职级,如何维护这部分群体应得的正当权益,将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未来军转安置形势和未来,我们了解到基本分成三派:

一是悲观派:新政落实后,地方说不定可以依法不安排领导岗位,按职级定级,战友们的权益无法得到保证。

二是保守派:顺其自然,任何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而已,大家只需要静静等待就好。

三是乐观派:尊崇的职业体现在职级上,也体现在具体的政策落实上。虽然暂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落实,但是相信大家的想法和诉求最终一定会得到响应和改进,政策也会越来越好,守得云开见月明。“让军人成为受社会尊崇职业”一定会落地生根。

军人职级与地方并轨?转业军人不用担心吃亏,好福利都欢迎

在这个问题上,剑客君偏向乐观派。我们认为,总体方向上,职级并行对转业干部并非是坏事,而且无论多难、多久,最终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虽然《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中对于军转干部职级的规定只有一句话:机关接收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国家军转安置有关规定确定职级。相信,职级并行之后,大家的关注一定会得到相应,相关规定也会进一步明确,与军转有关的权益一定会得到改善和保障。

有人问,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来自国家大部分单位和各级组织对退役军人的支持和关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也生动可见。从中央再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的配套措施,都能看出关爱退役军人、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潜台词”。这是信心最基本最坚实的来源,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

来自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成立和一年来的成绩单。事务部的成立,其实就是为退役军人服务的。从成立以来的一系列举措,比方说法规的制定,保障体系的建设,都能看出他们的努力和担当。虽然降职安置、实职安置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这样的诉求相信事务部肯定知道,也一定会想办法妥善解决,毕竟这是咱“娘家人”。

军人职级与地方并轨?转业军人不用担心吃亏,好福利都欢迎

来自未来《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规的正在落实和逐步接轨。未来,《退役军人保障法》就会提交审议,很快就会实施。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军转安置是法规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也必然会考虑到现在的困难、战友的希望和其他法规的接轨等问题。有了法规的支持后,解决这类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来自各地一些生动的成功实践经验。大家一定记得去年的那个新闻《6名军队转业干部担任地方副市长》,陕西省6名军转干部担任副市长这样的实职职务,给军转安置树立了标杆带了好头。剑客认为,这个事情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多。而据了解,很多省市单位在落实过程中,已落实了平职安置。

我们相信,职级并行之后,军转安置的形势会越来越好,大家的利益诉求也一定会得到保护和尊重,一些问题也会得到解决和处理,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会进一步提升。

那个时候,或许军转安置也不需要考试了,或许编制问题也能得到妥善解决,你之前的服役经历能够和地方安置无缝链接。

真是想想都挺美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