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跟中国关系再好也借不走,这3枚印章太重要了!

对于文物来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比成为“国宝”更加有难度和荣誉感的话,那大概就是成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全国共有可移动文物10815万件/套,而其中禁止出国文物的数量只有195件/套(数据源自国家文物局)。萃花掰着手指头数了半天也没明白概率是多少分之一,反正很低就是了。

然而这么低的概率之下,相比青铜、陶瓷、书画这些大类显得有些不起眼的印章,竟然也硬生生挤占了3个名额(2013年公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着实令萃花有些吃惊。打遍印章界无敌手的“TOP 3”都是何方神圣呢?

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西藏正式纳入行政版图

元朝虽然短暂,但疆域却空前辽阔,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将西藏成功纳入行政版图。不过,以武力征服天下的蒙古铁骑,在面对西藏时却罕见得采取了和平统一的方式。这个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萨迦派。

▲ 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

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拳头没有人家硬,在面对凶悍的蒙古人时,萨迦派很识时务地选择了归顺。为了表现诚意,1247年,萨迦派的首领还千里迢迢赶到甘肃,去会见了当时蒙古汗国的太子,并在会谈之后,给西藏各地的僧俗势力写了一封公开信,劝他们认清现实、不要站错队。

▲ 当时写“劝降信”的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

信的效果非常显著,西藏地方势力权衡利弊之后,都表示愿意归顺,蒙古人不用大兵压境也拿下了西藏。之后忽必烈即位,在西藏设立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

▲ 元世祖忽必烈

立下汗马功劳的萨迦派得到了蒙古人的另眼相看,成为西藏地区军政事物的实际管理者,萨迦派的多位首领也先后被封为元朝的“帝师”和“国师”。

▲ “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长12.4厘米、宽12.1厘米、高11.4厘米,重3.27千克,西藏博物馆藏

“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就是元朝皇帝赐给国师的玉印,虽然学术界对于印的主人具体是哪一位国师还没有统一意见,但他来自萨迦派确认无疑。

这枚“国师印”为青玉质地,印钮是一对精雕细刻的卧龙,但印文既不是汉语,也不是现在蒙古人用的蒙古文,而是由元朝第一位“国师”——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创制的八思巴文。

▲ 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

▲ 八思巴文“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

我们常说“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就是这句话最有力的证据!

滇王之印,一枚印代表一个王国

据《史记》记载,2000多年前,在今天云南省境内有一个叫“滇”的国家。公元前109年,武力值Max的汉武帝兵临滇国,吃了败仗的滇王只好带着全国人民投降。之后,汉武帝赐给滇王一枚“滇王之印”,允许他继续担任当地最高行政长官。

▲ 汉武帝雕像

不过,除了《史记》,其他史料却基本上见不到关于这个故事或者古滇国的记载,考古也没有发现有力的实物证明。古滇国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司马迁的一个错误记载,不得而知。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56年,考古学家在昆明滇池岸边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其中出土了一枚闪烁着“土豪金光泽”的金印——“滇王之印”。

▲ “滇王之印”边长各2.4厘米,高2厘米,重90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印面呈正方形,上刻篆书“滇王之印”4个字,印钮是一条昂着脑袋、身体盘曲的蛇,不过雕刻手法简练又粗犷,蛇身上的鳞纹有蛇头那么大。根据汉代的规定,臣服国国王的金印印纽一般用蛇、骆驼等造型,太子和诸侯王则用龟钮。

▲ 西汉“石洛侯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滇王之印”与汉代金印的规制,和《史记》的记载完全符合,不仅证明了《史记》记载的准确性、洗刷了司马迁同学犯错误的嫌疑,更是古滇国存在的有力证明。

另外普及一个小知识点,“滇王之印”的蛇形印钮,在规制之外还有另一层原因。云南多蛇,当地人从对蛇的恐惧中逐渐生出一种崇拜,蛇的形象也随之成为了象征平安的图腾。汉武帝赐给滇王蛇钮印,也算是投其所好了。

皇后之玺,史上第一位皇后的玉玺

50年前,陕西省咸阳市的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路上在水渠旁捡到了一块白色小石头,石头上还刻着几个奇奇怪怪的字。送到文物部门一检查,不得了,石头不是石头,是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那几个奇奇怪怪的字则是“皇后之玺”,这是捡到国宝的节奏呀!

▲ 皇后之玺,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事实证明,还真是国宝:羊脂玉质地润泽,纯净无暇;印文“皇后之玺”4字采用阴刻篆书,规整大气,刀法自然娴熟;印钮是一只匐伏姿态的螭虎(一种神话动物),形象凶猛、体态矫健。

▲ “皇后之玺”四个字为阴刻篆体

总之,无论从质地、文字还是钮式来看,都应该属于西汉。

“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汉官旧仪》

而且因为发现这枚玉玺的地点,离汉高祖和吕雉的合葬墓只有一千米,很多专家推测玉玺的主人为吕雉。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没有封后,吕雉是中国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她的玉玺,意义堪比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了。

当然,有很多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从玉玺的精致程度来讲,不像是天下初定的高祖时期能够达到的水平,而更像汉武帝时期出品。

萃花想说,即使如此,“皇后之玺”的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仍然不容小觑,因为在整个两汉时期,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一!枚!帝后级别的玉玺,是研究秦汉帝后玺印的唯!一!实物资料。

so,不管主人是吕雉还是卫子夫或者是其他哪位皇后,“皇后之玺”这个印章界“TOP 3”的排名,都实至名归!扒完这三枚印章,萃花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历史知识的匮乏,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上过历史课了高手之间的比拼,果然不看外表看内涵呀!

我是彩蛋

禁止出国的“TOP 3”拼的是内涵,但有那么一些印章单看外观都透露着“我们不一样”的独特气息。比如有26个印面,其中14个印面都刻了字,能够以一当十四使用的“天下第一岳父”独孤信的煤精印。

▲ 煤精印,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整枚印章有14个印面镌刻印文,共47字,是我国迄今为止印面最多、正文字数最多的印章

以及包括石链和三枚印章在内,都由一整块田黄石雕刻而成,没有任何裂缝或者黏合痕迹的乾隆“田黄三联玺”。

▲ 田黄三联玺 ,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想了解它们的故事,欢迎留言告诉萃花哦!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