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基金主要来自个人和企业捐赠,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传承好江绍基院士等老一辈仁济消化专家的学术影响力,继续发挥仁济医院消化学科的优势,强化相关医学协作与交流,积极资助各层次消化科中青年医生从事医教研工作,培养中青年临床和学术能力,提高消化系常见多发病诊疗水平。江绍基院士创办的仁济医院消化学科亚专业齐全,尤其在消化道肿瘤及其癌前疾病、Hp及其相关疾病、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病)、不明原因的肠道出血、炎症性肠病、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研究及内镜下治疗早癌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召开“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仪式暨纪念江绍基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

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病等消化道疾病高发!

根据“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防治原则,仁济医院消化科始终将提高推动各地消化疾病诊治能力作为工作重心之一,每年来仁济医院进修3个月以上的消化科医生达百余位。

据悉,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今后将向更多边远地区的消化科医生倾斜资助。

培养更多边远地区消化科医生!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成立!

江绍基院士(1919-1995)是中国消化病学奠基人之一,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创始人和首任所长。他对事业精益求精,对病人充满爱心,对后人教育授之以渔。

据江院士培养的最后一位博士研究生、仁济医院副院长兼消化科主任房静远介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医学教育发展,仁济医院于江绍基院士诞辰百年之际,发起设立“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

该基金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医学分会的支撑,设立专项基金理事会,负责资金的长期募集与使用管理,确保基金的良好运行。

该基金主要来自个人和企业捐赠,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传承好江绍基院士等老一辈仁济消化专家的学术影响力,继续发挥仁济医院消化学科的优势,强化相关医学协作与交流,积极资助各层次消化科中青年医生从事医教研工作,培养中青年临床和学术能力,提高消化系常见多发病诊疗水平。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血吸虫病在江南农村流行猖獗,江绍基教授多次加入政府组织的城市医护人员下乡队伍。在此期间,他发现流行病区有很多侏儒,他与黄铭新教授进行了很多实地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最后证实这种侏儒是由血吸虫病影响垂体前叶功能的结果。他们还进一步观察锑剂治疗侏儒症的效果,发现越早治疗,疗效越好。他们把这种特殊综合征称之为“血吸虫病的侏儒症”。很多侏儒患者因此获得了重新生长发育,恢复了一定的劳动力和生育能力。

培养更多边远地区消化科医生!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成立!

50至70年代间,锑剂治疗血吸虫病的过程中,常见并发阵发性室颤而导致的突然死亡。江绍基教授与黄铭新、潘孺荪教授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发现大剂量阿托品可以有效治疗锑剂所引发的心脏毒性。在他们的倡议下,全国血防工作将大剂量阿托品作为治疗锑剂心脏中毒的常规治疗,从而挽救了很多生命,使锑剂治疗的死亡率从开始的0.1‰,下降到后来的0.002~0.003‰。1958年,江绍基教授与黄铭新、潘孺荪教授一起主编了《血吸虫与血吸虫病》一书,这是我国应用自己的资料编撰的第一部血吸虫病的参考书籍。

江绍基致力于消化疾病的研究,首次介绍谷草转氨基酶于临床,研究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肝外表现,以及比较晚期血吸虫病和肝硬化的各种代谢。他与科内同仁首次证实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恶性贫血,和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张振华副教授在国内首次培养成功幽门螺杆菌。

用叶酸预防胃癌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老一辈专家江绍基院士和萧树东教授首先倡导的。后来,受到美国人用叶酸预防结肠癌的启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房静远和仁济医院消化科朱舜时两位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临床试验。

与会者纷纷表示江院士为我国消化病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生,他留给后来者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丰富的临床思维宝库和深邃的学术启迪!

江绍基院士创办的仁济医院消化学科亚专业齐全,尤其在消化道肿瘤及其癌前疾病、Hp及其相关疾病、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病)、不明原因的肠道出血、炎症性肠病、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研究及内镜下治疗早癌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