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中了状元,也救不了明朝

你穿越了,你发现自己走在明朝的街头,天下太平。

然后你发现,你爹是浙江杭州的九姓渔户之一,你爷爷也是新安江的渔户,你的曾祖父、高祖父……他们都是新安江的渔户。你跟你爹说,你想娶卖酱菜的掌柜的女儿,你爹打了你一巴掌,告诉你你不过是个贱户,是世世代代都只能当渔户的,不仅不能和岸上的人通婚,就连到岸上定居都是不被允许的。

这时你才知道,这个时代并没有后世的明朝粉丝们描绘得那么好,它有自己的贱户,像你这样的还有粤闽疍户、浙东堕民、金华小姓等等许多人,而你则处于最底层,因为乞丐可以住在岸上而你不能,所以乞丐都会觉得他比你还高贵一点。

终于你受不了了,你选择了自杀。

你又穿越了,还是在那个时期,这次你成了宗室。你养尊处优了很久,你看着这个国家越来越多的宗藩人口,看着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你没有办法,你发现朝廷也没什么办法,你就这样庸庸碌碌地过了寄生虫一样的一生,你不知道的是,在你死后没多久,朝廷终于同意那些蛀虫宗室也去参加科举,可你更不知道的是,长达三十年的晚明时期,宗室成员里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上的。

你又穿越了,你发现每次死亡都回到那同一个时期,只是每次的身份不一样,你在想,是不是历史希望你来改变它?

你运用自己对明朝的了解判断出很快明朝就要走下坡路了,你也很清楚明朝灭亡后的这片土地会是怎样的血雨腥风,这时你决定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个现实。

你决定去当官,然后改变它。

这次你是官宦子弟,你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在京城的三品大员,于是你靠着祖荫进了国子监,这是进入国子监的一种方式,叫做荫监。这样你就比很多普通人少努力很多年了,他们要考中举人才行,你直接就可以进,但这时你发现你压根没学过四书五经,也就是说你压根就不知道该怎么参加科举,因此你依旧无法出仕。

后来你当过恩生,你的父亲殉国了,你是嫡长子。你也当过例监,你家里有钱,你捐献了粟米、肥马和白银。但你还是没法考过去。

你终于想明白了,你要从最一开始的路走起,一步步考上去。

你又穿越了,这次你终于是一个良户了,而且还是人数最多的那种。

明朝的良户有很多种,你是民户,只需要承担最常规的徭役,不像军户要承担军役、盐户要负责制盐、匠户要负责手工业等等。——当然了,这些良户都是可以参加科举的。

你八岁了。但你家没多少钱,所以你上不起私塾。你又不想只是会读书写字,所以你决定不去义学。这时你只能选择官学——社学。

社学的办学经费绝大多数来自官府,有极少数民间赞助,官府会聘请当地的耆旧儒士来充当老师,这里的儒士不是你以为的谁都可以当的,是有严格规定的,接下来说不定你也会成为儒士。

正月初,八岁的你进了社学。如果你家实在没钱,那你只不过可以入学,老师不会教你,虽然要求不多,但你还是要给老师一些钱,比如五十文钱,或者一匹布一壶酒,总之你不能两手空空。

你进了社学,老师会先教你读书写字,你会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的,你要学的是蒙学,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会这个就够了,可以退学了。但你不一样,你的目标高高在上,你的对手层出不穷,你必须加倍努力。

于是老师会接着教你《四书》《孝经》《小学》《五经》《性理》。你穿越了这么多次,终于有一次可以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了。再然后,你的老师开始教你《四书集注》、《五经》传注、《周礼》、《仪礼》、《三传》、《国语》等,你开始真正走上了这条路。

尽管在这条路上,道路崎岖。

接下来,你开始学习对对子和八股文。八股文最重要的一点是代圣贤立言。

什么叫代圣贤立言?那就是看到四书五经里的一句话,你要在脑子里还原出先秦古人是在什么情景下、什么思想下说出的那句话,并试图模仿先秦古人的口吻,从而说出他们可能会说出的话。

(附录:不懂八股文就不懂明朝)

你将会终身学习这套写法。

到了腊月,今年的社学又结业了,你的老师跟你说,你已经十五岁了,按照规定你不能再来上学了,你得自谋出路。

你说好,就等老师这句话。

于是你回家过年,过年时你仔仔细细地询问了一下父亲,你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的名讳与籍贯,过年时你带着礼品和银钱到当地的廪生家里去,请他帮你作保。作保就是做担保,你必须要找一个给你担保,保证你没有隐瞒家里的丧事、没有冒名顶替、没有捏造姓名,也保证你的出身没有问题,保证你是当地户籍。

因为如果你的父母在三年内去世的话,你是不可以报考的。同时除非一些特殊情况,你是必须要在户籍当地报考的。——这种特殊情况发生在官宦子弟身上,与你无关。

你看着廪生向你索要了财物才肯替你作保,心里有些难过,那可是你家几个月的开支。你在心里默默想,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廪生。

年后,县衙会推出告示,说明定在下个月几月几日开始县试。你立刻去县学报名,发现县学人很多,于是你又去县衙门礼房报名,这时又要给点钱,但可以快速通道报名,你认认真真填写了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以及父母、祖父母和曾祖父母的姓名与履历,再把你请来作保的廪生名字写上。

你发现没有要你写性别,这时你想到,社学里也没有女同学,你知道这个时代是不允许女性参加科举的,但你不知道历史上有过一个女状元,那是在几百年后的太平天国时期,她叫傅善祥。

你填好这一切后,等核实后就可以考试了。

考试就只要一天时间,人多的话就搭考棚,人少的话就在县衙衙门大堂。大堂两侧和走廊下有桌椅给你用,如果不够那就会提前要求考生自备,如果实在离家太远,那就去饭铺里、肉铺里租用,别管油腻,能用就行。

二月的黎明时分,天气寒冷,你带着笔墨砚和吃的东西在县衙门口,等着胥吏叫到你的名字,这时要廪生点个头,然后你哆哆嗦嗦地走了过去。

你拿到了试卷,十多页,网格状,让你写字用,另外还有几张空白的草稿纸。上面没有题目,题目由知县出,知县会写两句话,如果事先没有买通知县的话你不会知道是什么,总之一定是从四书五经里出来的,但是别高兴地太早,有可能会选「子曰」这种刁钻的题目,比你晚几年有个叫赵时春的,就给出了一个绝妙的破题:「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但是这种可遇不可求,你也不必灰心,县官一般不会特别地刁难你,毕竟只是县试,于是他出了两道试题,都是八股文。

写完后,你可以提前交卷,如果写得不错,知县会问你几句,出个对子问问你,要是答得好,你当场就会被取上。

要是没有也没关系,几天后就放榜了。这时你考的是第一名,你叫县案首,但在榜单上你不在最左也不在最右,因为榜单是圆圈形状书写考中考生的名字,这是说现在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其实都作不得数。

两个月后的四月份,你匆忙跑去府城参加府试。你当然可以再等一等,如果你对自己信心不足的话,就等来年,当然你等不及了。

你还是要先报名,你要去知府衙门投送县衙礼房的文录,其他要填写的和县试一样。此外除了之前请的廪生外,你还得另请一位廪生才行,必须两个人。

这时你在心里又暗暗下定决心,你一定要做廪生。

你直接去科场考试,这是专门为你设的考棚。你半夜就要入场。这次你还是要写八股文,你又是第一名,现在你是府案首。

和你一样考过府试的有不少人,你们被叫做童生。现在你的地位比过去要高一些了,你回到家发现家里要打官司,这时你在状纸上要写「童生某某」,知县会对你客气一些,如果你岁数比较大了,那你可以站起来回话。

但你现在还没有成为这个社会的特权阶级。

然后你去参加院试,参加院试是时间不定,要看提学官。提学官是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员,南北直隶的提学官由御史担任,贵州、大同、宣府等地方的提学官各有不同,最常见的是专门委任提学官。但因为提学官往往会来不及赶到,所以会让当地知府替他做主考,不过这是不合规定的。

考试的日子到了,你和作保的廪生五更天就要跑到考棚正北的龙门等候点名,提学官会亲自点名,他坐在北面大厅的西边,知府、知县和学校教官依次进入作揖,提学官会起来答礼,再然后是帮你作保的廪生进来,提学官不用答礼。

这时你想,你要比廪生更厉害才行。

你报名时如果写了有胡须,那么这段时间里千万别剃掉,因为点名的花册上会注明你的外貌特征,防止你找了枪手冒名顶替,真出了这是,给你作保的廪生也要倒霉的。

然后你要解发脱衣,赤条条地,要看你有没有夹带小抄,这一切都做好后才准许你进考场。你之前是知道怎么作弊的,你可以藏在衣裤夹缝里,藏在砚台里,甚至藏在食物里,但你想,你是要改变明朝的,所以你一定要遵守一切规则。

提学官出考题时,你眼神可能不好,因此会大声宣读,如果你耳朵不好,那也没关系,会有人举着牌子走过来。但如果你啥都不行,那就在这里干等吧。

题目还是两道,一道出自四书,一道出自五经。

申时,考试结束,你可以出去了。后来提学官看了你的试卷,认为你写得很好,于是点你做了第一名,叫道案首,这时你已经三场第一了,于是你连中小三元。

恭喜你,你终于成为了特权阶级。你成为了生员。

生员看似生僻,日常生活中也不会用它,只会在写公文时写「生员某某」,通常大家会称呼它的另一个名字——秀才。生员也有三种,除了廪膳生员外,还有增广生员与附生。

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就是给你作保的那个,你终于成为了它。廪膳生员,顾名思义,廪生是享受官府津贴的,但后来因为廪生越来越多,官府负担不起,于是只在廪生或出贡、或考中举人、或因成绩太差降等时才由其他未获得津贴的廪生替补。

读书人太多的话,朝廷会不知道怎么对待他们,于是朝廷增加了生员的名额,为了区分开来,就叫增广生员,后来又多了附生。

你现在是生员了,你在社会上有特权,你见到知县可以叫老师,你在县衙可以不跪,你可以帮别人作保。

你现在是生员了,你又要回到学校了,这次是去地方儒学,可以去县学,也可以去州学和府学。这些学校属于官方,经费出自地方税收。你的老师叫做教官,别看不起他,说不定你未来也是教官。

教官和你都盼望着每年二月和八月的祭孔,在那一天将会用一整头猪祭祀,之后这头猪由教官和你分享,这叫做分胙。

在这里,你会有月考和季考,当然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岁考。

岁考又叫科考,到了这一刻,才是决定你命运的第一场关键考试。

这时你会发现,有和你不一样的人参考了科考。他们被叫做儒士,这时你想到你在社学时的老师,当初你尊师重道不敢问老师为什么不是生员,现在你可以问和你同级别的了。

儒士告诉你,他走的是另一条路,在那条路上他通过的是儒士考试,成为了登记在册的儒士,于是他也可以参加科考,考过了的话同样能参加乡试。

他说他考试的动力来自曾经一个叫王华的儒士。你点点头。你也许并不知道王华是谁,事实上,王华是状元,但他对历史更大的贡献来自他考中状元前九年生的一个儿子,那个儿子在很多年前还叫王云,后来遇到了一个和尚,给他儿子改名叫了王守仁。也许现在你有些印象了,是的,很多年后王守仁给自己起了一个号,阳明。

就在王华这一届后不久,朝廷出了新的指令,学校的教育日渐成熟,儒士逐渐被轻视了。

你还发现有一些典史等不入流的官员也参加了科考。你满脑子里都是很多年以后那个横亘在女真铁蹄面前江阴城头上的典史阎应元,你暗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让阎应元也能考个好功名,发挥更大的作用。

你开始考试了,考试的严苛程度和院试是一样的,如果非要说明朝最低一级的科举考试,其实是科考,因为只有通过科考的,才能参加下一级别的考试。

你通过了,提学官对你很满意,他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以后不要忘了他。

当然,你还有可能会被提学官选去国子监。上几辈子你曾经是以荫监、例监的身份进去的,这次你是光明正大地以选贡的身份进去的。

本来这么出色的你,是可以以岁贡身份进去的,可是岁贡有固定名额,因此你得让着那些年老的、资格老的廪生们,所以你走的选贡的路子,你的地位比岁贡的高,当然这会引起你和岁贡生之间的矛盾。

你进了国子监之后,会看到当年的你,还会看到举监生,那是以举人资格进国子监的学生,比你高一个等级。

你在心里说,你要成为他们。

但你在其中看到了你的老师们。他们一个个滞留在贡生和举监的级别里,虽然他们的功名不一样,但是特权并没有太大区别。然后你发现,要是一直留在这里,虽然可以拿到津贴,高枕无忧,但是未来是没有出路的,回到县里当教谕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你在心里说,你还是要考出去。

你不知道的是,千万别看不起教谕,教谕里也是能出人才的,不久以后有个海南人就要出生了,他将成为大明朝最出名的教谕,但他也没能改变这个历史。他叫做海瑞。

你参加乡试了。

乡试三年一届,但只在子、卯、午、酉这些地支年举行,在各省的布政司考试。八月初九开始考,第一场考完后交卷出考场,十二日再考第二场,十五日再考第三场,十七日结束。

朝廷对乡试很重视。乡试不再是一个主考官了,而是有许多不同的考官,分帘内官与帘外官。

帘内官负责出题和阅卷,两京和一十三省的情况不一样。你只需要了解省的就行。主考官往往是由布政使聘请教谕来担任,负责出题目和批阅试卷。

你要知道的是,既然由教谕担任,那么在官僚主义严重的地方,主考官的话语权往往会让位给帘外官中的监临官,因为监临官由巡按御史担任,此外帘外官还包括印卷官、受卷官、弥封官等等。

在你参加考试的前一天,也就是八月初八,考官们就要进入考场了,进入之后,考场大门紧闭,你想看到里面的情况都不行。

这个考场,就是大名鼎鼎的贡院。贡院四周都是围墙,外墙高一丈五尺,内墙高一丈,墙上面布满了荆棘,因此贡院有时也被叫做棘院。围墙外有军队巡逻。

你来到了省城,省城没有你的亲友,于是你只能租房先住下,房租一般特别贵,好在你已经有了一定资产,还算能付得起。

八月初九才四更天,你就要带着笔墨砚来到龙门前了,现在没有人给你作保,但是天气炎热,你还要把湿透了的衣服脱下再穿上,不能不说是一种折磨。

终于,你进了考场,你发现你的规格待遇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现在你有一个单独的士卒,他的任务是看守你。坐下后,你必须迅速熄灭蜡烛,因为蜡烛很宝贵,只有三根,而时间还很早,你需要快点睡觉。

黎明时分,你被叫醒,然后拿到了题目。

第一场是八股文,四书五经加起来七篇文章,你得把它写好了;第二场是试论,你得学会写诏书、诰命和表;第三场是策论。

其中第一场最重要,第一场里第一篇最重要。

只考一天,一天考完后,如果你还没写完,天已经暗了,那么你可以点蜡烛,当蜡烛都点完后,你就要交卷了。

乡试要讨个吉利,因此你要在寅、辰这些地支日来等放榜,寅虎卯兔、辰龙巳蛇,这是指龙虎榜的意思,八月底之前一定完成。

你看着榜单,书吏在抄写。第六名不是你,第七名不是你,第八名不是你……一直到最后一名,还是没有你。

你心里没底,到底是没考上,还是在前五名?

你看着书吏在写第五名,没有你,第四名,没有你,第三名,没有你,第二名,还是没有你。

难道这次又是第一?你心里默默想。

果不其然,你是第一!你成了解元。

你听着书吏又朗读了一遍,你看着布政使盖上了他的大印,你跟着一群人三跪九叩,你看着布政使司将全榜好好封存好,准备送交给皇帝。

你有些恍惚。

你恍惚了好久,然后你被拖进了鹿鸣宴。这是从唐代就有的惯例。你谒见了主考官、副主考、房考、监临等,有的举人先谒见了监临官,你在心里暗暗不满他们的势利,还是谒见了主考官,主考官很开心,他记住了你。很多年以后你会在一次特殊的情况下再见到他。

你成为了举人。

你家房屋的窗户会被打烂,然后工匠会跟在后面立刻帮你家修缮一新,别担心这是报复,这叫做改换门庭。和你同姓的人会来攀宗。同乡会有人来拜师,也会有人来说媒。

一切你想有的,都有了。知县会款待你,你不用再叫知县老师了,你自称愚弟就可以。

不像生员那样,考上了还得通过科考来参加乡试,你不用了,你是举人,可以永久参加会试、入监。

当然,你已经确定了目标,你要往前走,你要走进帝国的中心,然后你来到了北京城。你高兴了半年,也忐忑了半年,你要面对一项非常重大的考验:会试。

乡试每三年一次,分别是在子、卯、午、酉这些地支年。会试也是每三年一次,但日子在乡试后一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

第二年的二月,你来到了北京城。这时你是最抢手的新科举人,和你一起考试的还有举监和举人教官,你考不上的话将来也会以和他们一样的身份来考试。

会试的主考官至少是翰林院了,一般是大学士,文坛地位极高,你不用担心主考官话语权再丢失的情况。这里的考试形制和乡试一样,帘内官和帘外官。如果你在成化三十二年会试,你会发现你的主考官就是王守仁的父亲王华;如果你在嘉靖三十二年会试,你会发现你的主考官叫瞿景淳,南直隶常熟人,很多年以后他的孙子瞿式耜将在这片土地上写下壮丽的诗篇。

会试和乡试很像。考试分三场,每场一天,分别是二月初九、十二和十五日。

你中进士了。

很可惜,你不是会试第一。但是你松了一口气,因为你知道明朝只有一个人是连中三元的,那是商辂。你也在想,历史究竟会不会被你改变,如果不可以,那么你再是会试第一的话,便不会是状元。

在北京待了一个月后,三月初,你参加了殿试。

你带着笔墨砚来到了紫禁城奉天殿前。你发现你一点也不畏畏缩缩、唯唯诺诺了,你突然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感受,仿佛有什么东西丢失了。

你打开试卷,开始写就你这一路走来的历程。

你写下你的年龄,写下你的籍贯,写下你何时成为廪生,写下你何时成为举人,写下你何时成为进士。然后你开始回顾你的家族,你写下你的曾祖父名讳、你的祖父名讳、你的父亲名讳,然后你写下他们全都没有做过官。——那一刻,你非常地自豪。

第二天,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你的试卷右上角被皇帝用朱笔写下了「第一甲第一名」。这叫做进士及第。

用民间的话说,这是状元。

从你进入社学那一天起,已经过去了十六年。这还是最快的。

考中状元的你,再次漫步在明朝的街头,依然天下太平。你在想,这次穿越始终成功,你终于走上了这个帝国的顶点,接下来就是来改变这个帝国。

很快,你发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从你踏入社学的那一天起,你就已经向这个古老的帝国屈服了。从那时开始,无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这一切。

虽然你的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规定在走,一丝不苟、谨遵圣人言,但你那最原始的冲动早已被帝国冗杂而无效的规则磨平,你享受着科举带来的特权的同时,你的初心已经记不清了。

你看着帝国大厦,你想到的、你能做的,已经最大限度地帮你决定好了。

你也会当主考官,然后给帝国源源不断地送来你这样的人。

你是状元,你是名臣,你是能臣,你是功臣,甚至你是谏臣,你就是死活也不敢踏出最后一步。

你终于承认,其实你什么都改变不了。这时你把目光放在了西北。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皇朝经世文编》、龚笃清《明代八股文史》、龚笃清《明代科举图鉴》、黄强《八股文与明清文学论稿》、郭培贵《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王红春《明代进士家状研究》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南明王朝2017:三百年来谁著史?

我写,你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