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这句话最多也是适用于普通百家姓托孤使用。可是对于帝王家来说,对于托孤就是一件大事了,这句话就不太适用了。例如在三国时期,就有三次比较著名的托孤遗言,每句都包含或政治,或军事,或人生的大道理。都有那些遗言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下!

第一:刘备托孤遗言

刘备征战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大起大落,终于称霸西蜀两川之地,三分天下。可惜的是刘备刚称帝没多久,就在征讨东吴孙权时,被东吴大都督陆逊打败,刘备自己也病倒在了白帝城永安宫。刘备自知病难以治好,于是就开始筹划自己的托孤大事。历朝历代,在心胸宽广的帝王,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大好江山让与外姓人,刘备也不例外。为此刘备在白帝城筹划了一场托孤大戏!

刘备首先派人日夜兼程的,将诸葛亮请到白帝城嘱托后事,在交代完一切后,刘备还是不太放心,于是就握着诸葛亮的手说:阁下才干胜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若太子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不能辅佐,你就废除自立。刘备此话一出,诸葛亮顿时吓得胆战心惊,立马跪下流着泪说:臣一定尽力辅佐太子,直到死去。诸葛亮说这些话的时候,额头都磕出了血,为的就是表示真心忠臣。刘备见此话奏效,就开始转向下个话题。可见刘备此话的套路之深,让诸葛亮这样的奇才,都吓得乱了方寸。

第二:孙策托孤遗言

孙策是三国少有的少年英雄,他十九岁时,就带领着父亲的一千多人旧部,在短短的数年时间中,就平定了江东六郡,并为日后的江东三分天下打下很好的基础。然而天妒英才,孙策在创业未半时,就因外出打猎,遭遇刺杀,年仅26岁就去世了。孙策之死可以说是三国最大的遗憾,他若不死,必将改写三国史。孙策临死前,也不希望在自己死后,辛辛苦苦创立的江东大业就此分崩离析,于是他也筹划了一场托孤大戏。

孙策托孤前,想了一下,自己的儿子都太小,难以撑起江东大业。而自己的弟弟当中,只有孙权最有才干。于是孙策只能将重任交给孙权。托孤时孙策对孙权说:若论带兵打仗,你不如我,若论举贤任能,我不如你。孙策此话即是肺腑之言,也是说给身边大臣听的。随后孙策又对孙权说了一句托孤遗言,这句话却套路满满了,孙策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这句话看似是嘱托托孤大臣,实则是让东吴两位大臣张昭和周瑜互相牵制,让孙权稳坐江东一把手!

第三:曹操托孤遗言

曹操是三国中成就最大的一位诸侯,他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英雄。但是曹操征战一生,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其中最少有五次陷入生死绝境。所以曹操临死前,见惯了人世间的冷暖无情,再加上当时魏国势力也非常强盛,所以曹操托孤时,并不像刘备和孙策那样不放心,他更多的是感慨人生,和自己死后的陵墓问题。

曹操托孤时曾说: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唯有江东孙权和西蜀刘备未除。如今孤病危,只能以家事相托诸位,可见曹操托孤时说的是家事,而不是国事。曹操随后又说道:孤长子曹昂,刘氏所生,不幸早逝于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吱,熊。孤平生虽然喜爱三子曹植,但其为人虚华,不能成大事。只有曹丕敦厚恭谨,可继我大业,卿等宜辅佐之。我们从曹操的托孤遗言中可以看出,曹操更多的是回忆人生和感慨世事无常,为人后人听完曹操的托孤遗言后,不禁也想要回忆一下人生!

本文是小编对三国史的一点浅谈,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喜忽喷,也非常希望评论区能留下您的墨宝,供小编学习进步哦!谢谢您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