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为贫困残疾人、老年人免费配制假肢、矫形器及各类康复辅助器。图为技术人员为救助患者安装假肢。张海雯摄

中新网西宁 4 月 26 日电 ( 张海雯 ) 记者 26 日从青海省民政厅了解,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医疗救助力度、持续落实残疾人 " 两项补贴 " 制度、努力提高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困难残疾老年人代养、康复服务,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福利,有效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降低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门槛,加大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医疗救助力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17 年,青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规定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可享受与低保对象同样的医疗救助政策,对看病就医产生的门诊、住院费用进行救助。目前,全省共有 1.74 万名残疾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青海省为贫困残疾人、老年人免费配制假肢、矫形器及各类康复辅助器。图为技术人员为救助患者安装假肢。张海雯 摄

同时,持续落实残疾人 " 两项补贴 " 制度。为具有本省户籍、持有残疾人证的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人,以及本人无固定经济收入的重度困难残疾人和中轻度困难残疾人分别给予每人每月 100 元和 50 元的生活补贴;为具有本省户籍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每人每月 100 元的护理补贴。2017 年底,全省享受生活补贴的困难残疾人达 14 万人 ( 次 ) ,约占全部持证残疾人的 85%。享受护理补贴的重度残疾人约 8.6 万人,约占全部重度残疾人的 93%。近五年来,累计为 41 万 ( 次 ) 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约 6 亿元。

为重点解决青海省特困、农村五保、流浪乞讨等特殊困难群体中的精神病患者、智障人员等贫困家庭病人长期照顾和康复服务等问题,青海省民政厅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已投资 1 亿元落实 1 所省级社会福利院和西宁市、海东市各一所精神卫生社会福利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针对贫困和生活无着的精神病患者开展专业化服务,逐步实现 " 救治一人、造福一家、稳定一方 " 的民生保障目标。

此外,青海省还为困难残疾老年人提供代养、康复服务。2017 年,青海省民政厅制定《青海省农牧区困难老年人代养服务工作方案》,规定对未入住机构,且享受照料补贴的残疾特困老年人根据失能程度分别按全省最低工资的 20%、30%、50% 的发放代养服务费。对 70 周岁以上 ( 含 70 周岁 ) ,且纳入农村低保的残疾老年人、经济困难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中的残疾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的残疾老年人,按全省最低工低的 30% 发放代养服务费。2017 年,下达各地代养服务资金 2508 万,以满足困难居家老人基本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2013 年至 2017 年累计投入 1200 万元,为全省 7370 名贫困残疾人、老年人免费配制假肢、矫形器及各类康复辅助器具件 7646 件,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受助群体的生活质量。 ( 完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