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天的足协杯第四轮挺火,主要聚焦在南通支云淘汰卫冕冠军上海绿地申花和陕西大秦之水一球小负中超领头羊上海上港这两场比赛身上。


我一直觉得,逆袭、逆转、故事、历史,是一场高关注度比赛的标签,而这两场比赛的确贴上了这些标签。


各国的足协杯一向都是产生黑马的温床,中国足协杯当然也不例外,从2011年恢复举办以来,足协杯就“黑”得发亮。比如在2014年,武汉宏兴成为第一支取得三连胜的草根球队,凭借点球大战淘汰中超球队上港进入16强,只是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点球大战不敌后来进入四强的青岛海牛。另外,苏州锦富相继淘汰八喜和辽足进入16强。


当然,冷门频现有规则因素,比如低级别球队天然拥有主场便利,再比如中超球队不得使用外援等。实际上,即便是中乙甚至业余球队,其队员也有不少打过职业联赛甚至是顶级联赛的,虽然不再是原先的巅峰状态,但底子还在,在对手没有外援且自身动力十足的情况下,往往能对高级别球队产生相当大的冲击。


比如淘汰申花、创造大冷的南通支云,这是南通的首支职业足球队,它的主帅是前国脚、重庆足球代表人物魏新,这里有随着申鑫征战过中超、中甲的季俊,还有原上港球员朱峥嵘和毛嘉康,原苏宁球员刘伟。他们的存在,补强了这支中乙球队的阵容。因此,当申花先进两球产生了松懈时,逆转的产生其实并不算意外。


再延伸一下,大秦之水与上港的比赛中,后者阵中不乏国脚,但依然赢得艰难,这说明中国球员的身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他们的水平,在中乙球员面前,国脚们并没有高出很多的绝对实力,当然,这也有配合等多方面因素。不过,国足无缘世界杯,至少看起来没有那么刺眼了。


逆转也好,逆袭也罢,其实都让足协杯变得更加好看,也更加有血性和故事。想想看,自足协杯2011年恢复之后,申花是第二支首轮就遭淘汰的卫冕冠军,这就如同一部枪战片当中,一方的老大上来就被干掉了,那么后面的剧情该如何发展呢?引人遐想。


大秦之水与上港的比赛也很有故事。陕西足球氛围之浓烈毋庸置疑,这从朱雀体育场的上座率就可见一斑——官方数据是39690人,但实际数字已经超过了4万人,这也是朱雀体育场自2011年以来首次迎来中超球队。中场休息时为球迷协会领袖柯兴平举行的70大寿祝福仪式不仅让他本人感动不已,也让在场的许多球迷动容。这片西北热土骨子里就不能少了足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里既没有中超球队,也没有中甲球队,有的是一些球队曾经的“斗转星移”,有的是广东日之泉搬迁至陕的闹剧……但是,这里还是留下了历史的积淀,这里存住了许多陈年往事和故人。江洪,一代国门,如今是大秦之水队的教练。他有一个弟弟,叫江津。这里还有陕西球迷对足球淳朴的感情,即便是一场失利,但在他们眼中,只要有一支扎根在陕西黄土上的球队就足矣。


无论怎样,足协杯激发了全民的足球热情,这里就如同一个大趴(party),让人激情四溢,肆意挥洒,回味历史的同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