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歌颂沙漠,“济南人”躺枪

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16句80个字,“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之前还有两句用于“比兴”: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连起来翻译就是:“我羞于做济南伏生那样的人物,尽管活了九十岁,却一生都在诵读经文中度日。我多么想舞剑于敌军面前,在大漠中建立功业。”

“济南”不幸躺枪,被李白先生黑了一把:济南生,指的是西汉文人伏生(伏生,即伏先生,尊称),伏生因为籍贯为西汉济南国(汉初封国,辖今济南市及章丘、济阳、邹平等地),所以诗中叫他“济南生”。

如李白所说,伏生活了90岁,从战国晚期延续到西汉文帝时期,中间还熬死了秦朝。伏生,字子贱,按照今天地点,是济南东郊的章丘人,是个擅长经学的大家,尤其在《尚书》研究方面造诣极深,堪称战国末期到西汉时期“《尚书》学界第一人”。

话剧《伏生》

秦统一天下后,曾设博士70位,伏生即为其一。博士,是高等学官。伏生任职期间又培养出三位“博士”。不过,秦代重视法家,后来推行焚书坑儒,作为儒家继承人的伏生肯定无法发挥自己经学特长,就忍辱负重地私下整理上古传下的《尚书》。

熬过了秦朝,到了汉文帝时,伏生因为特长而被征召,但他已经老态龙钟,文帝就派晁错等人到的老家求教学习。当时,山东齐、鲁故地一带研究经学的,几乎都出自伏生门下。

|传王维,《伏生校经图》|

伏生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学人、经学大家。后人评价他:“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没有伏生,尚书可能要失传;就算能够流传,如果没有伏生,也无法阐明其精妙之义。

伏生在经学方面的贡献,李白不可能不知道。在诗中,伏生不幸被李白当做反面例子,这是基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正在进行,非常时期,这个时候国家急需具有军事才干的武将。

李白所写“羞作济南生”,并非为黑而黑,是对事不对人。因为,对于济南这个地方,李白非但不讨厌,还十分喜爱。李白爱济南:皈依道教、游历名山

李白一生好游祖国河山,齐鲁大地是他重要的目的地。

华不注山有道馆华阳宫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注,天宝三年,唐玄宗改“年”为载)初,李白离开长安城,结束了三年的都城生活。他先是从长安到了汴州(今开封),随后就到了当时名齐州的济南,并游历了当地有名的道观——紫极宫。

|南宋梁楷《太白行吟图》(局部)|

盛唐时期,文化昌盛,百家争鸣,实行佛道儒三教并举政策。三大诗人王维、杜甫、李白,从价值观上看,分别是佛系、儒系、道系青年。诗佛、诗圣、诗仙的绰号,正是道出了三人所持的信仰。

|李白和杜甫|

王维塑像

王维喜禅,摩诘居士的雅号和众多的禅意诗,体现着其佛家哲学;杜甫从诗文到实践,为民生呐喊,体现着儒家入世的追求。李白则向道,去山东半岛旅游,就有修仙的目的。

在济南的太极宫,一位叫高如贵的道教天师,从当时的北海来到齐州,主持了李白的皈依仪式,李白被授道箓,成为道教徒。李白专门写了一首送别诗《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感谢这位尊师:

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

吾师四万劫,历世递相传。

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

离心无远近,长在玉京悬。

在齐州(济南),李白还曾陪同担任齐州太守的从祖游历城北郊的华山。华山,并非西岳华山,全称为华不注山,山不高,却极其挺拔清秀,与另一座小山鹊山遥遥相望,是座道教名山。

为此,他留下了《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诗3首。鹊山湖,即围绕华山周围的湖泊。后来李白离开济南,还对当地风景十分怀念,又写了《古风》回忆美好经历: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齐都,即齐州,今济南市。“仙人”“赤松”“白鹿”“青龙”都是道教用典,字里行间表达了修仙、问道的理想。华不注山的“峻秀”“绿翠”让他魂牵梦绕,那是理想的修道圣地。济南,文臣武将辈出的地方

齐州即济南,历来多出名士,除了汉代的伏生,还有多为诗词名家。济南这个地方,文人的确出了不少,除了伏生,还有后来的唐代崔融、房玄龄,宋代李清照、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元代谋士杜仁杰,元曲大家张养浩,明代李开先、李攀龙,清代王士祯(生于桓台,常自称济南人)。

宋代以来,济南几乎都有引领文坛的领袖。除了本地文人,这里还引过外地李白、杜甫、苏轼、苏辙、曾巩、刘鹗、瞿秋白、老舍等历代名士或任职,或游历,或居住。

历下亭

除了文人,这里也出武将。汉末风云人物曹操,年轻时曾在济南当地方官。郡县制诞生以来,济南地区最早属济北郡,治在今长清区;汉代先后设置济南国、济南郡(郡、国曾交替存在),汉末曹操就曾做济南国的济南相——济南郡或济南国,治在今章丘。在济南工作期间,曹操颇有作为,尤其是大力取缔了那些乱建的“淫祠”,经过治理,全郡面貌焕然一新。

曹操出色的才干得到了许多人的仰慕,当时济南国属青州,周边与徐州、兖州相邻,程昱、荀彧、羊祜、王璨、辛毗等当地或周边名士纷纷来投。济南国后来又改为郡,持续到隋初改为齐州。宋代到明代,则为济南府,明初成为新建的山东省级行政区的首府。

济南本土最有名的武将是隋末唐初的秦琼,也就是后来成为门神的那位;另外,隋唐之际的段志玄、罗士信、郭虔瓘、辅公祏、杜伏威,也是济南人,秦琼与段志玄皆入选了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单,相当于唐朝的“十大元帅十大将”;主业写词的辛弃疾,也是个武功高强的猛人;与辛弃疾同乡的耿京,是南宋抗金名将;近代著名将领则有军阀卢永祥、名将上官云江、抗战将领方叔洪。总结,李杜相约济南

“羞作济南生”,是李白无意中放的“地图炮”。后来,他的好基友杜甫又来济南,用另一句诗为济南增加了极好的口碑: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和杜甫不仅都来过济南,而且同时出现在那里。唐天宝四载,也就是公元745年,李白和杜甫相约游历东鲁地区,并在山东大地留下了篇章。除了前文所说,杜甫还写了那首著名的《望岳》——泰山跨越泰安、济南两地。

杜甫名气很大,当时很快传到北海(今山东潍坊青州)太守李邕那里,他赶紧来到齐州,也就是济南与杜甫会面。

很快,一场著名的宴会兼茶话会在济南大明湖一带举行,会场在当地著名的历下亭。除了李邕、杜甫,还有当地许多文化名人出席。正是在这里,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此时,杜甫的好友李白正在紫极宫,刚刚成为一名道教徒。那一年,诗仙、诗圣,同时出现在济南,多么奇妙的相遇!

李·道系青年·诗仙·爱沙漠·爱济南·陪过李太守·白

杜·儒系青年·诗圣·爱李白·爱济南·陪过李太守·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