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很多才子已经开始时兴自由恋爱,但是他们却因为父母的安排而不得不接受家中的包办婚姻,胡适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对于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来说,虽然她安排了儿子的婚姻,但是这其中也饱含了她作为的母亲的深爱与远见。

嫁做继室她生下博士胡适,包办婚姻找了乡下儿媳,都是用心良苦

一、头发长,见识并不短

但看胡适的文学成就,很多人便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他必然是出自一个书香世家,当是从小深受父母熏陶的文化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胡适的父亲虽然是著名的闻三先生,但是其却很少参与胡适的成长,更是在胡适年幼之时就已经去世。

因此,对于胡适来说,他的成长基本是受母亲的影响。而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既不是哪个大家闺秀,也不是哪个才女,而是出自农村的一个典型妇女。冯顺弟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农民,因为家中想要一个儿子,便有了“顺弟”这个名字。

嫁做继室她生下博士胡适,包办婚姻找了乡下儿媳,都是用心良苦

出自这样一个家庭,也注定了冯顺弟必须为家中的弟弟妹妹考虑。到了16岁的年纪,父亲便开始张罗起冯顺弟的婚事。这时候,有媒婆为她介绍了三先生胡传,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是好歹家中殷实。

按照一般的女子来说,断断是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毕竟这样的年龄差距,几乎等于是可以当得了父女了。就连一心想要女儿结婚的父亲,也是不同意冯顺弟与胡传在一起的。但是,这时候冯顺弟却主动答应了这门婚事。

嫁做继室她生下博士胡适,包办婚姻找了乡下儿媳,都是用心良苦

都说,女子头发长见识短,但冯顺弟似乎是个例外。在她心目中,胡传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也曾经有过两任妻子和几个孩子,但是其经济宽裕,养孩子不是难事,最重要的是胡传本人是个有文化有本事的人,冯顺弟对他十分钦佩。

而且,若是冯顺弟与他在一起,未来便会从此改变。

嫁做继室她生下博士胡适,包办婚姻找了乡下儿媳,都是用心良苦

二、农村女教出来的博士

找个普通人嫁了,冯顺弟的一生可能永远都无法摆脱父亲给她的生活,而若是嫁给了胡传,她之后所接触的未来与思想都是绝对不同的。于是,冯顺弟在大家不解的眼光之下,嫁给了胡传,成为了他的继室。

在嫁给胡传之后,冯顺弟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有著名的三先生当老师,她的文学水平自然是突飞猛进。几年之后,他们有了孩子,名唤胡适。如果生活就此继续,不管是冯顺弟还是胡适,他们的一生都会顺畅许多。

嫁做继室她生下博士胡适,包办婚姻找了乡下儿媳,都是用心良苦

但是偏偏胡适年幼之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胡传与冯顺弟被迫分离,自此便是天人永隔了。可怜此时的冯顺弟不过23岁,胡适也还是个幼小的3岁孩子。因为胡传的原因,冯顺弟对胡适十分严格,她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优秀的人物。

虽然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是后天的教育对孩子的培养几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出自农村,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冯顺弟,真的可以教好孩子么?年轻守寡的冯顺弟十分清楚,自己可以教胡适做人,但却永远教不了孩子学问。

嫁做继室她生下博士胡适,包办婚姻找了乡下儿媳,都是用心良苦

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她势必要给孩子更加广阔的天空。于是,年幼时候,冯顺弟严格要求胡适,使他可以明辨是非。在胡适长大之后,冯顺弟便送他去远渡重洋深造,她认为那才是胡适该有的天空。

谁能想到,区区一个农村妇女,居然能够教出一个博士儿子。

嫁做继室她生下博士胡适,包办婚姻找了乡下儿媳,都是用心良苦

三、一门包办婚姻,道尽母爱

在当时,民国十分流行自由恋爱,冯顺弟也清楚,胡适在外难免会遇上自己喜欢的姑娘。但是纵使是如此,冯顺弟依然倔强地为胡适安排了一门婚事,对方便是江冬秀。其实,按照文化水平来说,江冬秀与胡适基本上就是天壤之别。

嫁做继室她生下博士胡适,包办婚姻找了乡下儿媳,都是用心良苦

胡适清楚,冯顺弟也清楚。但纵使如此,冯顺弟依然选择了江冬秀作为自己的儿媳,并非因为她有作为母亲的控制欲,只是因为她希望胡适能够过得更好。在性格上,胡适温文尔雅,有时候在外难免会受欺负,而江冬秀性格略微火爆,还十分护短,能让胡适少吃很多亏。

嫁做继室她生下博士胡适,包办婚姻找了乡下儿媳,都是用心良苦

另外一方面,江冬秀虽然脾气有些火爆,但却并非一个野蛮人,其也是出自书香门第,在性格上亦是通情达理之人。若要真的相处起来,江冬秀未必比那些新式女子差,只不过在外形上她有些吃亏罢了。

但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儿媳份最重要的便是能够照顾好儿子,至于外貌倒都是其次。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在民国的众多包办婚姻中,胡适与江冬秀是少有的善果,这一切自然也是少不了冯顺弟的辛劳。

嫁做继室她生下博士胡适,包办婚姻找了乡下儿媳,都是用心良苦

在确定这门婚事之初,胡适自然也是有过反对的,但是冯顺弟却利用了胡适的孝顺让他应下了这门亲事。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母亲在逼迫儿子,但其实不过都是用心良苦的母爱。没有冯顺弟,没有江冬秀,胡适或许并不能成为胡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