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经常爱吃一些粗糙的杂粮食物,这也会增加食管癌的几率。研究发现,我国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主要是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地区)的饮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食管癌低发区显著增高,可能是食管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全球食管癌患者有一半都在中国,而与我们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国家,食管癌发病率并不高。

爱吃的中国人,到底吃错了什么?

1、我们吃得太烫

全球一半食管癌都在中国 我们到底吃错了什么?

“快,这个得趁热吃,别凉了!”从小到大每天的饭桌上,家家都能听见这句话。好像“趁热吃、趁热喝”已经成为长辈、亲人之间“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吃火锅时,从锅里捞出来,吹吹,就能直接放嘴里了!刚出锅的面,冒着热气吸溜吸溜的,一分钟就下肚了。

早在2016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并且,在正式发表的致癌物评估报告中,非常热(高于65℃)的饮品,被列为很有可能的(IIA类)致癌物。其实不仅是热饮,深受中国人偏爱的火锅等炽烈热食也有同样的危害。

2、我们吃得太辣

“能吃辣吗?”我们平时吃饭总会有意无意中问一句。生活中不少人有喜欢吃辣的习惯,餐餐必辣。不吃辣就觉得饭没味道。辣条、辣椒、辣酱一个都不少,辣的过瘾。麻辣火锅、麻辣烫、辣子鸡、酸辣肥牛、麻辣烤翅...越来越多人吃饭不能离开“辣”,无辣不欢。

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上皮细胞核酸代谢受影响,从而出现黏膜炎症,长此以往,有可能促使食管发生癌变。

3、我们爱吃腌制食物

全球一半食管癌都在中国 我们到底吃错了什么?

不管是南方北方,国人都喜欢吃一些腌制食物。在北方,一临近冬季家家就都开始腌酸菜、腌萝卜,而南方人更喜欢腌制咸鱼、火腿、腊肠等等。但是这些腌制品多少都会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而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摄入过多也会增加患癌几率。

研究报告指出:食用酸菜的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研究发现,我国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主要是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地区)的饮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食管癌低发区显著增高,可能是食管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4、吸烟、喝酒

吸烟也是导致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中一篇《吸烟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研究中指出:吸烟者患鳞状食道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而且,在吸烟诱发的鳞状食管癌方面,男性的风险也要高于女性。

研究指出:酒精已被确定为鳞状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每周平均酒精摄入量超过170克,患鳞状食管癌的风险明显增加。更加可怕的是,喝高度白酒,以及同时吸烟、酗酒,发生食管癌的几率更高。

5、我们吃得太粗糙

很多人经常爱吃一些粗糙的杂粮食物,这也会增加食管癌的几率。食物太硬或咀嚼不细,粗糙的食物在经过食道的时候会损伤食道的黏膜。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反复的“黏膜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过程,这也就可能导致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看看你是不是食管癌高危人群?

全球一半食管癌都在中国 我们到底吃错了什么?

哪些才是食管癌高危人群呢?

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就属于高危人群:

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我国食管癌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以磁县为著,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食管癌的具体筛查建议:

1.食管癌高危人群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

2.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3.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