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博宇(台湾)

1月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次讲话的内容,可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大部份有观看大会的台湾青年而言,最有感觉的应该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要帮中国人”这样的叙述,直观易懂、简明扼要,让很多人都能容易了解大陆对于台湾的态度,只要认为你是“中国人”就不会打,更会帮,反之则不然。

蔡英文在当天下午马上表态,认为台湾“始终未接受九二共识,也绝不会接受一国两制”。她还声称,台湾绝大多数民意也不会接受一国两制,这是“台湾共识”。

从1月3日yahoo台湾所做的网路民调“你是否同意一国两制?”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隔天,多数台湾民众对于一国两制仍然是不赞成的;但从单项来看。无论支持统或独(包含急缓的部份),其实都还是五五波,有一大群人选择了“永久维持现状”这个选项。

从这个结果来论,笔者其实还是比较乐观的。

为何有一大群民众选择了“永久维持现状”这个选项?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其实应该想想台湾民众真的重视“统独”议题吗?笔者觉得,今天有没有饭吃?明天有没有钱赚?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更多人只是害怕“改变”,更多的是“不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因为国民党的“不敢提”和民进党的“不承认”早已误导台湾民众多年,一时要翻转都需要时间,更何况是一天要能了解这次重要讲话的内容。

国、民两党,一个拒绝自己是中国人,一个不敢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结果居然在这时候同声一气,那台湾民众选国民党不就跟民进党没两样?有国民党的民代甚至上节目说“大陆不应该跳过国民党直接面对台湾民众”。看到国民党这样的态度,只能说大陆对于探索“两制”的台湾方案都给予国民党商量的机会了,国民党不但不珍惜,还想用“九二共识”框“一中各表”,真是甲人够够(闽南话,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笔者觉得,继续让利给国民党是“财聚人散”,肥了特定群体,苦了台湾民众。还不如“财散人聚”,直接让利给台湾民众,或是认同两岸统一的政党及社会各界,甚至今后努力争取“讨厌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台湾民众,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喜欢”或是“认同”共产党,还比较有意义。把大家照顾好,才有由下而上的推进效果。

笔者非常认同中华统一促进党张安乐总裁最近提到的“缅怀过去的中华民国,拥抱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何是“缅怀”?因为台湾民众的心理还有一个需要接受的过程,一个说服自己的过程,他们只是害怕“改变”,所以只敢选择“维持现状”,甚至还有长辈仍然沉浸在过去的荣光,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

事实上台湾大多数的民意是沉默的,更多的人都是噤声观察不愿表态的,这也是为何多数人选择“永久维持现状”的原因。大陆发展得越好,对比台湾状况的越糟,适当的时机,对于大陆的实力更有信心,这群人就会表态。毕竟“不见棺材不掉泪”,到了不得不说服自己的时候,他们就只能接受了。

不协商一国两制,难道你要一国一制吗?如果问台湾民众,两岸必然统一,你支持“一国两制”还是“一国一制”?估计多数人就会选择“一国两制”。选项越精简,模糊空间就越少。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到两岸的同胞要互相关爱、互相依靠、互相团结,才能达到心灵契合,相信我和我们能够做到催化剂的角色,发挥作用,影响更多岛内的同一代、下一代甚至下下代,讲更多两岸同胞能够接受、台湾同胞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笔者认为台湾同胞可以从“质变到量变”,而大陆同胞亦可以从“量变到质变”,两岸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就能让两岸和平统一成为“最大公约数”。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已经体现了大陆的高度自信、诚意和决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最佳选项。这个选项的内容,已勾勒出统一之后,台湾同胞能“腰杆更硬,底气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这是让台湾同胞能够重回向往已久的“走路有风”时代的唯一方法,更是能展现中华民族智慧的最好方式。

展望未来,笔者的观点是,照现况来看,“以武逼统”大概还是最终解决的方法。但如果真的武统就违背了长久以来的“和平统一”发展方向了,更何况大陆凭经济力就足够了,何须武力?杀鸡焉用牛刀?(作者为首钢基金创业公社港澳台总经理)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王义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