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教科书里,我们学到,日本明治维新,跟清朝的洋务运动,差不多同时展开。而丝织品和茶叶,也是当时日本出口创汇的两大产业。明治政府于1872年建成了富冈制丝厂。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这家制丝厂是由法国人主导的,请的法国主管年薪高达600美元。不过,该厂也有一个日本创始人——

尾高惇忠。他是首任日本厂长。然而,花了很大力气建好工厂,却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制丝厂需要女工,但当时外头流传着一个可怕的说法——洋人是把女人骗进去,取她们的血,造葡萄酒——因为葡萄酒是红的……尾高惇忠找了好多熟人,却没什么进展。(本图来源:盛冈先人纪念馆)

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最好办法当然是主事者带头,上行下效。于是尾高惇忠的女儿,当时14岁的尾高勇(本图是她后来的照片),率先进厂,成为一号女工。消息传出去后,当地女性才慢慢放下戒心,最终,招到了188人。工厂终于开工了。事实证明,这些麻着胆子吃螃蟹的女人们,受到了特别的优待——

因为明治政府要将此厂建成官营样板工厂(照片来源:片仓工业株式会社),所以一切都是按照当时世界最先进管理制度来的——

每天工作不到8小时,中间休息3次;管吃管住;星期天放假;每年有两次长假,各10天……当然,女工们是来赚钱的,那工资怎样呢?

富冈制丝厂的女工,按技术熟练程度分为四等。每等晋级都有严格的考核。能成为一等女工的,不过3%而已。按其后来400多人的规模(已是当时世界最大了),只有10余人能成为一等(照片来源:片仓工业株式会社)。但,工厂不会亏待她们……

以当时的物价,20岁左右的她们,一年在工厂赚的钱,能回家盖一栋新房子——这真让人羡慕不已,但她们付出的努力,也是常人所难想象的。正因如此有竞争力的薪酬,该厂女工都在争当上游。后来,她们中的很多到了日本各个制丝厂,都成为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除了高标准高工资,朝廷也少不得要力挺这家工厂,第二年,就来了个超级大人物——

有人可能猜是不是明治天皇来了?不,他没来,但他老婆来了。本图右前方的碑就是皇后视察纪念碑。 后来,随着维新的推进,到1880年代,官营工厂除造币、通信、军事相关外,均出售给民间,富冈制丝厂也不例外。到1987年,该厂停产,共存续近115年。对于这片工业区怎么处理,所有者片仓工业株式会社的作法,出乎人们的意料。

为免这里被破坏,他们不卖不拆不建,自负每年1亿多日元的管理费用,直到2005年将之捐赠给富冈市。2014年,这里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富冈制丝厂工业区,也是现今日本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治时代的产业遗址。(本文照片,来源明确者已注明,其他的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