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弄清湿热的概念

所谓湿,有外湿和内湿,内湿指的是体内水液运化障碍(多是脾虚引起,脾主运化),湿生在内部,可能会引起一些脏腑不适,久而生病。外湿一般就是由于气候、环境、地域潮湿,水汽上腾,外部的湿邪就入侵体内,多会引起肌肉、经络病症,比如关节痛。内、外湿会阻碍和滞留我们的“气”,会使阳气受损。湿气就是水,水属阴,所以湿气又是阴邪的病症。湿气的水汽下沉,就会让身体有沉重的感觉,临床上也有“浊”的特点,就是浑浊,常见于排泄物分泌物混为一谈,不清。

所谓热,有燔灼向上的特点,所以火邪多在人体的上部,体内有热,很容易使肝阳亢奋,还可能影响血液的运行。热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灼伤冒咯,引起各种出血病症,人易心神不宁,性格躁动,出现狂傲不安的现象。

两者合起来就成为了湿热,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容易生黄疸、疮疖,面色油腻偏红,舌苔黄腻,身重困倦,心烦倦怠,大便可能会燥结,黏腻,小便短赤。

如何调理

1.湿气重的朋友要以化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滑石、生甘草、杏仁、薏米仁、白蔻仁、苏梗、茅根等等。热重的朋友要以清热为主,可以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地丁、黄芪、黄连、山栀、厚朴、葛根。

泥鳅炖土豆:泥鳅、豆腐2:1备料,加入食盐、葱、姜、白酒、清水。可以暖中益气,缓解湿热,治疗黄疸,小便不利、水肿。

苡米银菊饮: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甘草9g,薏米仁60g。可以清热解毒,利湿。

日常菜谱中可以多用莲子、茯苓、紫菜、荸荠、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白菜、空心菜、莲藕等材料料理。忌食辛燥食物,大热大补的食物。

2.生活上也应该注意:养成良好起居习惯,不要长期熬夜,不要过度疲劳。二便通畅。家里保持环境清静清洁、通风透光。改正不良嗜好,不要大量饮酒。平时可以多参加室外运动,如爬山、游泳、武术,可以清热除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