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基层文化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如何让基层文化建设更好地继承发展?

  今天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走进福建边防总队,看看他们新的一轮基层文化建设情况。据了解,该总队坚持正本清源的文化建设总思路,明确以“本色+特色”为主线,突出文化工作铸魂、育人、悦警等功能作用,全力推进新一轮基层文化建设。

  政治本色是“魂”

  总队组建政治教育主讲团,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开展巡回演讲并且渗透到基层38个单位,还注重加强营区政治文化环境的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做到“一步一景,每时每处见精神”。

  战斗本色是“核”

  总队强化营区军味战味,彰显了队伍阳刚气质,推动文化建设由休闲型向战斗型转变。通过开展各类战斗仪式,激发官兵血性胆气,大力组织战地活动,营造拼搏争先的氛围,组织官兵传唱战地红色歌曲、编创《忠诚保平安歌》、刊发《战地快报》,大力弘扬战地主旋律。

  传统本色是“根”

  总队把挖掘红色资源与利用现代传媒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级建设、完善警史馆、荣誉室,积极开展重温党史、军史、队史等活动,引导官兵从追根溯源中汲取前进力量;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办班、办课、办讲座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官兵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同时,认真梳理借鉴革命军队中好的方法和形式,在营区内开通广播、高清视频、配齐卡拉ok,继承好“三个半小时”“三前一路有歌声”、文艺小分队、手抄板报等以往行之有效的文化工作制度、形式和方法,恢复兵味战味,防止盲目求变求新、跑偏走歪。

  尊重培养官兵是“基”

  总队尊重官兵需求,经常性开展文化调研,摸清官兵兴趣特长、收集官兵意见建议;组织大项文化建设或活动前,坚持邀请官兵参与决策,使文化真正接地气、解饥渴;注重纠正少数或个别特长官兵唱“独角戏”的现象,坚决不搞精英文化,引导广大官兵自觉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提倡并落实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激发官兵热情,充分发挥官兵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活力;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官兵特长和喜爱程度,全省各级筹建管弦乐队、合唱团、锣鼓队等业余文艺团队和文化创作室等文化团体100余个,并与高等院校、文艺社团等单位建立协作关系,通过“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等方式,多方位、多层次地拓展培养渠道,推动官兵素质的全面发展。

  向内抓单位特色

  一年来,总队已经形成了执法执勤单位执法服务文化、机动单位备战打仗文化、船艇单位甲板码头文化、总队直属单位培训保障文化、支队级单位沿海管防文化、边防检查站口岸管控文化等六种特色文化。

  向外抓地域特色

  总队立足驻地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优秀文化资源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文化建设之路。围绕社会经济热点,挖掘“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涉边涉海战略的文化背景,激活联教协作“1+1>2”的增幅效应,实现全方位的互通、互补、互促。

  向前抓时代特色

  总队拓宽文化阵地,拥抱新媒体,用活“两微一端”。先后拍摄了6部“模范团队”主题系列微电影,3部原创微电影入围第六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展播,抢占文化高地,拍摄院线电影。邀请名师大家开办前沿论坛,提升官兵品味素养。创新形式内容更新技术手段,引入VR(AR)、3D打印、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参与度和时代感。

  向上抓品牌特色

  总队投入1175余万元打造一批基层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强化精品意识打造驻地文化特色,做到“一队一品牌、一队一特色、一队一亮点”。强化品牌推广,集中精力打造五彩文化、素质工程、闽疆书香、新媒体矩阵和多功能影院等具有福建边防特色和发展推广价值,并在全国立得住、推得出、叫得响、走得远的文化品牌体系。

  来源:央广军事、海峡法治在线

  编辑:一澜

  编审:王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