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性抽搐是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一种症状表现,往往由暗示而起,即发作前有一定的精神因素诱发。癫痫也会发生抽搐,但是很多人会把癔症性抽搐跟癫痫混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癔症性抽搐与癫痫的鉴别方法。

癔症性抽搐与癫痫的鉴别

癔症性抽搐与癫痫的相同点:

①两者发作时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复言语、低声自语、叫喊声或发笑,甚至恐惧和愤怒;

②均可出现吸吮、舐唇、伸舌、吞咽、咀嚼等怪异动作或行为;

③两者发作时可有解扣、脱衣等情感性动作,但癔症抽搐患者动作比较激烈,癫痫则比较柔和。

癔症性抽搐与癫痫的不同点:

①癔病性抽搐杂乱无规律,不伴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而癫痫发作时正好相反。

②小儿癔病性发作多见于年长儿,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而低龄的典型患者较少。

③癔病性抽搐发作与周围环境有关,常在引人注目的时间、地点发作,周围有人时发作加重。而癫痫发作往往无征兆。

④癔症性抽搐发作时脑电图正常,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一般均有异常。

癔症性抽搐的治疗方法

癔症发作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加之患者特殊的人格特点,如情绪不稳定,感情用事,急燥及任性等,有高度的暗示性,其情感和行为极易被别人的言语、行为和态度所影响。我们在治疗上以心理支持为主,再辅以药物等治疗,药物作为暗示治疗常可获得明显疗效。

一、心理治疗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解释本病完全可以治愈而不留下任何残疾,并应做好患者家属、同事等人的工作,避免周围人群的紧张及过分关心等不良气氛对其造成影响。

1、暗示疗法

指在医患交往中,医护人员通过表情、手势、态度及含蓄的言语去影响并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与行为,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及躯体上的各种疾病与痛苦。

2、心理疗法

分为解释性心理疗法或分析性心理疗法,可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克服个性缺陷,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

3、行为疗法

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适用于暗示治疗无效、肢体或言语有障碍的患者。

二、药物治疗

当患者在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时,一些镇静药物的使用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者。可使用盐酸氯丙嗪25〜50mg肌内注射;或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可促使患者人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