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诗词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播出两季,广受好评,近日迎来圆满收官。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咏流传》系列图书应运而生,已陆续面市,进入读者视野。近日,第二季节目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当晚,《经典咏流传》四种图书正式发布,萨顶顶、曹轩宾、赵照作为经典传唱人代表,与出版传媒界的嘉宾一起,以“如何从流传走向流行”为议题,回望、总结、分享了整个节目及图书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意义。《经典咏流传》两季节目鉴赏团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主持了整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圆满收官,同名新书隆重发布

《经典咏流传·学生背诵版》封面立体图

激活传统文化

打造当下流行和未来经典

“挑战经典,你知道有多难吗?”在当晚研讨会的首个环节,这个问题便被抛了出来。近年来,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希望感受古典文化的创新魅力,也期望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但在这一个飞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如何让当代人喜爱和接受传统诗词,这是值得所有媒体人和出版人深思和探索的难题。《经典咏流传》于2018年新春首播,它迎难而上,勇于挑战传统、改编经典,用音乐使传统诗词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为观众打开了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在致辞中表示,虽然制作《经典咏流传》的挑战非常大,但主创团队时常感到自豪和感动,“自豪于上下五千年灿若繁星的文化传承、澎湃不息的民族风骨,感动于当下的文化学者、音乐人们不辞辛苦,他们怀着对经典的敬畏和对时代的敬意,和我们一起谱写了动人心魄的时代乐章,既让世界听到一个古老文明崭新的声音,也壮阔我们继往开来的逐梦征程。”研讨会中,经典传唱人萨顶顶、曹轩宾、赵照与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等多位专家从如何用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手段去打造当下流行和未来经典、如何深入阐发经典的世界意义,激发当代人的文化自信以及如何挖掘经典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展开讨论。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和《经典咏流传》制片人、总导演田梅则从实操层面分享了节目制作的经验。田梅表示:“如何让经典从流传走向流行,最重要的是要有敬畏之心,只有心怀敬畏,才能创作出有灵魂、有品质的作品。”《经典咏流传》节目不仅受到了各年龄层观众的热烈追捧,还得到了重量级国家媒体的报道和赞扬,例如它成为近年来《人民日报》连续三日刊登评论文章的唯一电视节目;而且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好评和讨论,节目微信公众平台文章的阅读量和点击量屡创新高,10万+文章就有超过130篇。2018年“两会”期间,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的提案得到了17名政协委员的联名支持;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希望节目里的诸多经典诗歌能够进入校园,成为大课间拉拉操的配乐,成为学生们平时随口道来、张口就唱的作品。北京大学教授、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也肯定了用流行歌与古诗词结合的方式来传播经典,因为这种尝试能够让孩子们不抵触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入古诗词的学习,为个人阅读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中国诗词经典不仅是流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源泉,更是全世界的精神宝藏。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介绍,《经典咏流传·娃娃读诗》的图书版权已输出至5个国家,共7个语种。经典诗词不仅能在中国流行,也能飞向世界,让不朽的经典焕发出更鲜亮的时代色彩,为增加国际话语权贡献力量。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圆满收官,同名新书隆重发布

《经典咏流传·我为诗狂》封面立体图

多版本挖掘经典魅力

引发大众共鸣

传播中华经典文化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的共识。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在发言中提到:“习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经典传承的重要性,他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人民文学出版社始终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视为自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联手央视,充分发掘这档优秀节目的资源,邀请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老师作序,以‘在创新中传承、在继承中创新、源于节目、高于节目,让经典再次流行’为编辑宗旨,策划了可以满足不同年龄读者需求的四个版本。

《经典咏流传》(电视版)是节目的全记录,收入了节目演唱过的55篇诗文,配有简明赏析;整理了巫漪丽、谷建芬、陈彼得、雷佳、谭维维等50多组“经典传唱人”的访谈和鉴赏团成员的点评,讲述了传唱人的音乐创作心路;还增加了与节目诗词相关的“经典延伸”,即补充文本阅读,以实现让读者“海量阅读”的编纂目标。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圆满收官,同名新书隆重发布

《经典咏流传·娃娃读诗 》封面立体图

《经典咏流传·娃娃读诗》是适合亲子共读的诗词音乐启蒙读物,这一版将读者对象锁定在学龄前儿童,为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配上活泼可爱的时尚插图,满足学龄前儿童的学诗需求。本书选入了适合孩子背诵、学唱的30首节目中的古诗词,另附10首延伸诗,加以简明的文字解读;每首诗还配上了著名画家杨莹莹创作的“中国娃娃”插图。

《经典咏流传·学生背诵版》紧扣教育部统编教材要求,收录中小学生必背的214首古诗词,加以简单明晰的解读;定制适合学生携带的小开本,装帧精致小巧,是一本集古诗词学习、背诵、音乐欣赏于一体的优质课外读物。

《经典咏流传·我为诗狂》为《经典咏流传》的大众背诵版,也被称为“大字版”,选择大众应知应会的诗词110首,配有简明赏析;封面由书法大家、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题字,独具收藏价值;内页采用传统笺纸与中国书法设计,散发墨香四溢的古典诗情,读来赏心悦目。

臧永清社长表示:“希望通过以上四个版本,实现对古诗词阅读和背诵的读者全覆盖,无论学龄前儿童还是白发老人,都能在诗词的吟唱中获得感悟、找到共鸣。”

中国传媒大学校党委书记陈文申、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 许文广、《经典咏流传》制片人、总导演田梅和赵照、曹轩宾、萨顶顶一起为图书揭幕。康震化身为“经典推荐人”,向现场读者推荐了图书的四个版本。曹轩宾特别推荐了《经典咏流传·娃娃读诗》,这本书里有诗有画有音乐,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欣赏,全家共读。对于其他三个版本,康震推荐道:“《经典咏流传·学生背诵版》是一本集古诗词学习、背诵和音乐鉴赏于一体的课外读物。一书在手,诗书气华。《经典咏流传·我为诗狂》用音乐激发大众背诗热情,用墨香传递古典诗情,让人和诗以歌,爱上经典。而电视版《经典咏流传》用55篇诗词歌咏中华文化,用900分钟视频呈现百味人生!”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圆满收官,同名新书隆重发布

《经典咏流传》封面立体图

创新升级

探索融媒体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组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都充分认识到融媒体思维的重要性,《经典咏流传》节目组在第二季开发出新颖的“读诗成曲”AI交互技术,可将诗歌朗读自动改编成歌曲,田梅还展望了第三季节目将展现更高的科技含量。人民文学出版社也不断探索融媒体的新模式和新渠道:《经典咏流传》系列图书则随书附赠诗词的演唱音频和专业朗诵音频,扫描书中二维码,就可聆听经典传唱人的演唱以及专业播音员的示范朗。在音频之外,《经典咏流传》图书所有版本中还植入了即使在5G到来也不会过时的AR技术:扫描《经典咏流传》书中的任意一张剧照,就能观看随书附赠的节目视频,真正实现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多层次互动。《经典咏流传》(电视版)中的55张剧照链接了900分钟节目视频;而“娃娃读诗”“学生背诵版”和“我为诗狂”这三个版本中的剧照同样对应了传唱人在节目现场的动人歌曲演绎。这延续了节目将诗词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特色,让观众通过聆听歌曲,观看表演,学习和背诵经典,掀起一股“唱古诗、读古诗、背古诗”的热潮。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肖丽媛介绍:“人文社近年来出版了一系列嵌入AR技术的电视书,包括《经典咏流传》《朗读者》《开学第一课》《谢谢了,我的家》等。”所有这些书都集成在了“人文AR”的APP平台上。读者可以通过扫描《经典咏流传》封底的“人文AR”二维码,下载“人文AR”客户端,打开客户端,扫描书中剧照,即刻拥有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的立体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通过“人文AR”平台,了解更多人文社的精彩书讯。肖丽媛表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紧追猛赶,希望为读者提供更贴近时代、多感官、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诗词入心、入耳、入脑。”

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我风 通讯员 宋强 李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