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就说一个对所有的人都有用的功法:养生桩,这个桩法您一旦掌握了;没事就天天练练,自然会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真的是太有用了。

先讲讲站桩前应当做的那些事,站桩当然可以上来就站;只要不怕难受,而且喜欢找罪受,那就尽管站吧。但是,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父精母血肉眼凡胎的凡夫俗子,都是见好处就上,遇困难就让高手;没有几位是钢铁战士,练练武不过是想强强身,少得点病,多活几天而已。干嘛要逞能当英雄,找罪受?所以要按以下说的做才算乖。

站桩之前要先活动活动,有人教一种站桩之前练的功法叫童子功,名字听起来好听,练起来的感觉也很好;但文字没法一一形容到位,所以只能简单地说:会什么就先练点什么,就像跑步打球之前要先做准备活动一样,感觉活动开了,预热了就行了。有了这样的效果和状态,就可以站桩了。

我们首先介绍的桩叫平抱式,用文字描述站桩难免要打个比方,站平抱式桩的样子就像一个人站在那里抱着一颗大树。具体点说就是:身体直立,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和裆部正中的会阴穴垂直成一条直线,左右肩部正中的肩井穴,和左右脚心的涌泉穴分别垂直各成一条直线。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垂直是意识上的垂直,不是几何学上说描述的绝对垂直,其本质是沿着这条线放松。这就是所谓的“井”“泉”相连,此为人体左右横向的三线贯通。人体前后正面的鼻尖和肚脐垂直成一条直线,颈椎部的大椎穴和尾闾垂直成一条直线,加之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和裆部正中的会阴穴垂直成一条直线,此为人体前后纵向三脉贯通亦为任脉、中脉、督脉三脉贯通。这些要求同时全部做到位就初步达到人体骨架的中正,初步就会产生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的养生效果。所以此状态要认真把握、细心体会。努力持续,全程保持,此即为站桩开始。

上边说过平抱式的姿势就像人体直立两手抱着一棵大树或一个圆柱,为了加强周身的意感可以先做以下动作:首先从立正姿势开始,随后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站桩者肩部的宽度。要强调的是:此宽度为两脚掌里侧相距的距离,不是两脚外侧相距的宽度,如果按两脚外侧测量此宽度,就会影响人体上下的通体放松。其次的要领是两手环抱,环抱的姿势涉及高度和宽度;高度为食指齐嘴,因为食指是人体十指中最灵活的一指和动作的统领,而食指与其他手指往嘴里送食物等亦是人类最熟练自然的动作;这样的动作设计是为了达到桩态充分放松的目的。再次是两手掌之间的宽度:为两手心劳宫穴对准本人的两乳,两手与人体的距离的确定由大臂与小臂的角度确定,具体的数值是两臂夹角大于90度即两臂成钝角。如此成为两臂的基本姿态,此动作可反复动态演练,具体操作方法为:由立正姿势开始,两手从体侧向无限的天边缓缓抬起,手心向前在食指的统领下慢慢向前环抱十指齐嘴,大臂小臂成钝角,手心对两乳。至此手心向下徐徐下按至小腹转至腿侧,然后再从体侧两手向无限的天边缓缓抬起,手心向前在食指的统领下慢慢向前环抱至十指齐嘴,如此反复数次。在此过程要周身保持中正放松,静心澄意体会空气对人体的阻力;如在水中游泳一般。待周身意感较充分时将此状态固化,此即为站桩。站桩是固化人体的某种极具养生或技击意义的动态瞬间,固化的目的是强化,是追求常态化与自动化。

在开始站桩时,首先要做到位的是自我状态的检查;按照人体从上到下的自然顺序逐项检查自己是否达到了站桩本身所故有的,必须的,也是起码的要求。而这些故有的,必须的,也是起码的要求对站桩效果的如何?甚至正确与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头部:从拳学理论上讲,头部的作用在整个人体当中相当于三军之帅;是整个人体的统领。在以养生为目的和追求的养生桩的训练当中,头部的动作规范是周身要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头面部整体要端正,不可左右歪斜前后俯仰。印堂即所谓天目亦称慧中处要放松,两眉舒展、腮部松垂,两眼平视前方。意识自我两眼角,两嘴角呈水平状态,两眼安放置眼窝正中,不可左顾右盼并与其左右对应的两嘴角分别垂直。口腔中舌头舒展平放轻贴前齿,牙齿轻轻咬合,此即传统教法之所谓似笑非笑之内意。其次是脖子的大椎穴部位要如同轻贴衣领一样微微后靠立直,此亦称竖项。头顶正中百会穴部位暗缩如有小坑,(小酒盅般大小)此既是顶心暗缩。竖项是定位,顶心暗缩是止力,是防止气或力上冲头部的重要措施。但都要一想即止,有感即停;不可过于执着,成为身心负担与累赘。

躯干部:肩部的最重要的要领是肩撑,在流行的内家拳功当中一个普遍的错误就是所谓的沉肩坠肘。做为一个重要的拳功要领沉肩坠肘本身是没有毛病的,但普遍用错了地方。沉肩坠肘是练功有成的人在使用或发放功力时的要领,不是练功时要遵循的法则,当然更不是站桩的要领。若以沉肩坠肘为站桩的要领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张冠李戴,如此操练者必然是辛苦多年,劳而无功。此要领一言明示:具体说就是肩胛部微微撑力延伸至肘部,肘部略略向左右横撑。然后在肘关节的作用下小臂环抱,此即传统所说的以肘为手。腕部微涨力,手指分开似每一指间皆夹一小纸筒,既不要将纸筒夹扁也不可使纸筒脱落。

再次,胸部需向腹部放松。腰、腹、裆部要领可归类为:其一、似尿飞尿,如此可使小腹放松下来。其二、尾闾下坠如系重物,此是练通脊柱三关的核心要领;丹经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此是重中之重。其三、髋关节的要领古传叫“塌”,是似坐非坐之意,打比方说就像要坐沙发但还没坐到沙发上或者说是再往沙发上坐但尚未坐实的状态。

最后,是两腿的要领,如果是技击桩腿部的要领较为复杂,但养生桩的要领则较为简单明了:首先是膝关节微曲,曲度控制在膝盖骨外延作一垂线不超过脚掌大脚趾尖,同时膝关节正中还要对准对应脚的大脚趾,此为基本姿势的定型。其次的要领是:双脚平铺,脚趾舒展,前后脚掌均匀分担体重。最后再将形意门养生桩的歌诀叙述如下:

手抱树,背靠山,头顶青天飘飘然。

找平衡,找自然,舒适自在成神仙。

此歌诀涵盖了此养生桩的全部核心要领,下面再将歌诀解释如下:

“手抱树,背靠山,”指的是人体直立两手像抱一颗大树的桩形,同时也明确的说明两手再向前搂抱的同时,人体背部要向后靠,而且抱和靠的劲力要相等。“头顶青天飘飘然”是指练习者精神要放松,要自信,要意念四肢逐步放大,到顶天立地;飘然自得,浑然忘我,天然合一的状态。“找平衡,找自然”,首先要通过自我强化人体的外在各部的对应平衡入手,求得人体的内在平衡。按照从上到下的人体自然顺序从两眼角平衡,到两嘴角、两锁骨,两肩、两肘,两手、十指、两胯、两膝、两脚等等人体各个部位的对应平衡并使之明确固化。进一步在确定人体相对中正的前提下使以相对平衡的人体持续放松,也就是进入即平衡又放松的状态。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各种练功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困苦自然会成为过去,舒适自在的状态会越来越延长并固化,“舒适自在成神仙”就会从口诀变为在练功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的状态。最终实现健康一生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