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迁传世名著《史记》中,前后共出现三个影响历史进程的亭长,他们分别是泗水亭长、南昌亭长和乌江亭长。

  泗水亭长便是刘邦,南昌亭长是供淮阴侯韩信白吃白喝好几个月的那位冤大头,乌江亭长是力劝楚霸王渡过乌江卷土重来的长者。

  对于乌江亭长,司马迁没什么交待,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又去到哪里去,因为司马迁交待的信息太少,所以我们在发现新材料前,没法仔细地谈论他。

  而对于南昌亭长,司马迁留下的信息则足够大,足够我们好好谈一谈的了。

  南昌亭长或许是韩信人生中的第一个伯乐。

  或许他是发现了韩信身上所具有的经天纬地之才,想学吕不韦投资子楚那样投资一下韩信,所以主动家当时正四处吃白饭的韩信到自己家来吃饭。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自南昌亭长把韩信叫到自家吃饭后,南昌亭长家的米缸见底儿的速度特别快,南昌亭长的老婆就琢磨开了,这样下去不中啊,韩信人高马大的,饭量着实不小,总让他在自己家吃饭,自己家人怕是没得吃了。

  南昌亭长的老婆琢磨来琢磨去,想到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叫「晨炊蓐食」。

  这个成语中的第三个字读「rù],跟「褥子」的「褥」一个音,是草席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早晨做好饭,把饭端到草席上吃,草席一般是铺在床上的,床铺一般都是在卧室的,所以这个成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南昌亭长的老婆做好饭,就把饭搬到卧室去吃,韩信一下子就明白了,人家把吃饭的场所搬到睡觉的地方,就是不欢迎他继续来白吃白喝了。

  韩信为了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尊严,决绝地离去,再也不曾到南昌亭长家去蹭饭。

  多年以后,韩信成为楚王,回到家乡淮阴,找到了当年曾供自己饭食的南昌亭长,赏了他一百钱,算是还自己当年的饭钱,同时给南昌亭长一个「为德不卒」的评语,并骂南昌亭长是小人。

  说来也巧,汉高祖刘邦当亭长时,也喜欢叫人回自己家吃饭。

  有一次,汉高祖带着几个哥们回家,他正在做饭的大嫂遥遥地看见他,眉头一皱,心生一计。原本就厌恶刘邦的她,拿着锅铲,在锅里一门刮,刘邦一看这情形,就知道,来晚了,大嫂刷锅了。

  刘邦的哥们一看,没饭吃了,就四散而去。

  哥们们一走,饿得前腔塌后背的刘邦,琢磨去看看有没有点剩饭剩菜啥的,就到厨房去翻找,这一翻,可大事不好,他看到了满满的一锅粥,心里顿时明白了,大嫂刚刚在那整景,就是不想让自己吃饭啊。

  从此,刘邦就怨上大嫂了,认为这个大嫂没有大嫂该有的样子,所以刘邦当上皇帝后,把二哥和四弟都封了王,偏偏不封寡嫂唯一的儿子。

  同样的请人吃饭,刘邦从来不藏私,从来不计较,如果有亲人起什么幺蛾子,他还嫉恨,而我们的南昌亭长,没有那金刚钻,偏揽瓷器活,能善始不能善终,这番心胸,别说像刘邦一样称王称帝了,连成侯也是万万不能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