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父母对于自己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感到很头疼,孩子因为生气或者害怕而产生的大哭、大闹行为,家长们总是习惯的对孩子说:“不准哭!”“哭什么哭,哪有什么可怕的?”

害怕、生气、大哭,这些都是孩子的负面情绪。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通常家长都会制止孩子,但是这样经常否定孩子的负面情绪,只会让孩子更压抑自己的情绪。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孩子正常的发脾气、生气是可以的,但如果上升到情绪失控的状态才需要家长及时干预。

如果当孩子害怕的时候,家长换一种说法,孩子的情绪感受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妈妈微笑着对孩子伸出手说:“妈妈觉得你有点害怕。那我拉着你的手,一起去前面看看那是什么好吗?”

妈妈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了解,负面情绪跟高兴、快乐、幸福等情绪一样,是正常的,可以被接纳的,孩子就会愿意表达,也能勇敢面对一些事情。

对于偶尔情绪失控的孩子,家长必须要了解原因,擅用沟通方法,再来解开孩子心中的结。

1.了解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

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当孩子哭闹情绪失控的时候,要先去寻找背后的原因,你也要基本了解一些必要的儿童养育常识。

比如,2岁以前的孩子容易在睡眠不足,身体疲惫的时候出现烦躁、情绪失控的行为;

比如,有些孩子在饿的时候,生病的时候,都会有异常的情绪反应;

比如,有些孩子,性格上比较内向,不喜欢看到陌生的人进入不熟悉的环境,一旦触及就会大声哭闹;

比如,有些孩子,在家里一直是被关注的对象,习惯了被宠爱,被优待,如果家里有其他的小孩子来访,父母表示出重视、喜爱而冷落了他,孩子自然也会因为嫉妒出现情绪行为失控的问题;

这些养育中的表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如果父母对孩子发生问题的原因不敏感,不觉察,那就无法体贴地关怀到孩子的内心。所以只有先了解了事情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2.家长控制情绪,促使孩子冷静

作为大人,如果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自己也跟着发狂暴怒,大声呵斥,打骂孩子,对于孩子的失控情绪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会出现更加无法控制的局面。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与孩子说话,父母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很多父母因为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当看见孩子一些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的着急,恨铁不成钢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焦虑的情绪会传染,会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也就没有办法跟孩子达到沟通的目的了。所以,家长无论如何,在面对孩子任何的情绪激动时,要努力保持冷静。

跟情绪失控的孩子沟通,父母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也是好父母最要紧的功课。如果孩子情绪失控,不能自已的时候,爸爸妈妈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不要说话,心中默数从1-5。自己千万不能生气,更不能因为孩子的失控而让自己失控。也可以暂时离开孩子身边,到其他房间去放松一下自己的状态;或把孩子交给其他家人,自己先下楼去转一圈。

第二步,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事。给孩子叙述,表达的时间和机会,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去决断一件事情。

第三步,让孩子尽情发泄,并及时给予安慰。孩子从哭闹中冷静下来,也需要时间。这时候,我们应该先以安抚为主,先跟孩子说,请他不要那么激动,过一会儿不哭闹了才跟他“商量”这件事。我们说“商量”,意味着这是有余地的,不是绝对的不肯退让。这个字眼可以让孩子看到一丝希望,也多了一份暂时冷静的理由。

通常令孩子失控的对于大人来说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就是不得了的大事,所以家长一定要先尊重孩子的情绪。这里处理的原则是一定要自己有耐心,且不要自己生气崩溃。

3.真诚的“谈心”,不说教

一旦孩子的心情得以缓解,父母就可以展开下一步的沟通。教育孩子需要未雨绸缪,所以在平时就该多和孩子彼此谈心,多一些轻松话题,多关怀他们,建立起亲热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同时伴随着爱和信任,可以让孩子对家长敞开心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的眼睛要真诚地看着孩子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父母眼神中的真诚能够传达给孩子心灵无穷的能量。我们用缓慢,温和的语调,跟孩子进行独处对话,营造一种我们在一个气场的氛围,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只有你和他,跟他一起聊聊刚才发生的事情。

即使孩子很小,但是却有与生俱来的领悟力,就算不能完全听懂妈妈说什么,但妈妈温柔的语调,温暖的表情,总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舒心感。家长脸部的表情,说话的语气,有力和温暖的双手,这些身体语言,都能帮助跟孩子的心灵沟通。

真诚的“谈心”,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细节,谈心不是“说教”、“命令”,这是本质的不同。我们不但要走进孩子的世界,表述我们理解他们的想法,我们同样要让孩子走进我们的世界,也理解我们的想法。别小看孩子,他们其实也很愿意了解父母到底怎么想,为何要那样做。想要孩子做个讲道理的人,那么父母就要时刻把自己的“道理”慢慢地解释给他们听。

有一句话我总是在跟孩子说不的时候强调的:“妈妈真的很爱你,如果这是好的东西,这是对的事情,我会很努力地想给你,支持你!但这是不好的东西,不对的事情,那我真的不想那样做。”——我必须让孩子理解我的爱永远都坚定地存在,这不关乎爱不爱,而是应不应该。

4.找对办法,一起解决

一个人一旦被理解,一旦被认同,一旦有人跟他站在同一边,一起寻找出路,他就会感到自己舒心了一半。就算没有最完美的方案,他至少也觉得那件遗憾的,伤心的事,可以暂且不那么计较了。这招叫做,用真诚的心,打动受伤的心。所以发生问题时,多几个备选方案,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比如孩子很想要某个玩具,那能否给他一个其他的玩具作为代替?

如果家长暂时不想给孩子买,那能否给他一个承诺,在生日的时候买,或告诉孩子如果做了值得奖励的事情的时候买;

又或者,这次暂时满足他这一次,但请孩子承诺,下不为例,满足了后可不允许下一次再有类似的请求,否则就不再满足了。有些小事偶尔的妥协也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不能退让,家长不要执拗,要学会视情况而灵活处理)。

有些解决方案,做起来不会每次都完美,但至少,孩子感觉到你重视他的需求,也在帮他想办法。作为一个只因为当时没有得到满足而情绪失控的孩子,在你不断表示关怀,并不断设想解决方法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也会慢慢缓解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