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样苏军也意识到占领议会大厦的政治意义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所以苏军没有选择用“斯大林之锤”摧毁议会大厦,而是付出2000多人的生命,最终将红旗插在议会大厦的顶端。苏军150师血战议会大厦两天,终于将红旗插上大厦顶端。

二战后期,为了攻克柏林议会大厦,苏军伤亡竟高达数千人!

在柏林战役后坐在废墟上的德国军官

1945年4月,苏军出动250万人、42000门火炮和6000多辆坦克开始对柏林发动总攻,战斗的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莫斯科保卫战。苏军在进攻德国议会大厦时,战斗持续了2天,苏军的伤亡人数竟然达2000多人。

二战后期,为了攻克柏林议会大厦,苏军伤亡竟高达数千人!

议会大厦

议会大厦在德国的象征意义,成为苏、德争夺的焦点。议会大厦对于德国而言,其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就相当于美国的白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议会大厦建于1884年,被视为德国统一的象征,议会大厦见证了德国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先后成为第二帝国、魏玛共和国的议会所在地。1933年2月27日,纳粹更是通过“国会纵火案”,大肆的清除国内其他的反对派,奠定纳粹党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这样的一座大厦在德国民众心中地位可想而知。同样苏军也意识到占领议会大厦的政治意义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所以苏军没有选择用“斯大林之锤”摧毁议会大厦,而是付出2000多人的生命,最终将红旗插在议会大厦的顶端。

苏军炮击柏林

二战后期,为了攻克柏林议会大厦,苏军伤亡竟高达数千人!

负责大厦守卫部队已经处于“绝路”中,只能拼死抵抗。当时守卫议会大厦的人员组成很复杂,有武装党卫队、邓尼茨营的海军学员、空军和一些市民组成的所谓“人民冲锋队”。信仰的力量让人变得狂热,纳粹思想则让那些党徒失去理智。大厦守卫部队的主力是党卫军“诺德兰”第11装甲掷弹兵师,这支部队主要是外籍志愿兵组成,和党卫军中的“维京”师性质几乎一样。这些外籍志愿兵都是因为对纳粹思想的狂热而不远万里加入党卫军的。所以他们的作战思想比较的单纯,对待纳粹主义一直都“深信不疑”,即使苏军已经打到柏林城下,这些外籍党卫军也一直处于抵抗中。这也是一群因为“错误信仰”而被抛弃的人。由于背叛自己的国家为纳粹德国作战,这些外籍志愿兵基本上都是无家可归,不被自己的祖国接受,所以没有后路可选,只能拼死一战。

二战后期,为了攻克柏林议会大厦,苏军伤亡竟高达数千人!

苏军在柏林巷战

党卫军与苏军之间的“血海深仇”,注定党卫军不敢向苏军投降。从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党卫军和苏军之间的“梁子就接下了”。战争中,党卫军大举屠杀了苏军战俘中的布尔什维克人和苏军的各级政工干部(政治指导员、政治委员)。苏军则对德军战俘中的党卫军毫不留情,抓到的党卫军战俘基本上都是直接枪毙。党卫军中的“骷髅师”、“帝国师”、“维京师”等部队都与苏军有过无数次的恶战。德军对内也一直宣传苏军在西伯利亚战俘营的可怕之处,使得德军部队宁愿战死也不敢向苏军部队投降。

二战后期,为了攻克柏林议会大厦,苏军伤亡竟高达数千人!

苏军150师血战议会大厦两天,终于将红旗插上大厦顶端。1945年3月29日,苏军发动攻占德国议会大厦的战斗,主攻部队为苏军150师。在最初的战斗中,由于苏军的轻敌和冒进,误以为议会大厦的守敌不会太多,进攻中受到强大的火力射击导致苏军伤亡惨重。随后苏军利用炮火封锁德军的火力点,在坦克的掩护下开始向大厦发起冲锋。苏军为了清除大厦内的火力点,甚至将坦克开到窗户边上对内进行炮火射击。议会大厦的面积太大,大厦内的每一条走廊、每一个房间都成为苏德两军的战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夜间才停止。第二天,苏军再次集中兵力分多个波次发起冲锋,利用冲锋枪、手榴弹与德军展开近战。最终在苏军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150师的士兵手抗红旗攻上议会大厦的顶端。作为第一个攻进议会大厦的部队,现在俄罗斯每年的红场阅兵,150师都作为第一方阵走在队伍的前列享受无比的荣耀与自豪。

二战后期,为了攻克柏林议会大厦,苏军伤亡竟高达数千人!

苏军150师官兵在议会大厦前庆祝胜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