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夏季将至,气温逐渐升高。从事高温作业或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要增强职业性中暑的预防意识,慎防职业性中暑事件的发生。

什么是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目前我国有关中暑的职业病诊断保障范围是从事生产劳动(工厂、矿山、农场及其他露天作业等)、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时所发生的中暑。

有哪些症状

中暑先兆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 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 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出现中暑症状怎么办

○迅速撤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平卧休息;

○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

○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

○有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抽搐等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如何预防职业性中暑

○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劳动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如有发现及时调离高温工作岗位;

○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应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

○若条件允许,应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晚工作,中午休息,尽可能白天做“凉活”,晚间做“热活”;

○多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如盐汽水,绿豆汤等。

校对:祁晶技术管理:李亚威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25) 844074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