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诸葛亮非常清楚,蜀军内部杨仪、魏延二人矛盾非常深,杨仪是丞相长史,魏延兼任着丞相军司马,相当于武职的长史,一文一武,是诸葛亮以下蜀军的核心人物,但他们二人宿怨极深。

1.jpg

诸葛亮在的时候,二人的矛盾还不会破裂,诸葛亮不在了,这个矛盾就有可能瞬间爆发,对诸葛亮来说,为避免日后的局面不可收拾,必须生前要做出安排,明确支持哪一个。

2.jpg

杨仪和魏延各有优劣,他们对蜀汉也都是忠心的,分歧更多是出于性格,还有就是争权,对此诸葛亮应该很清楚。魏延的优势是军事才干突出,对汉中的情况熟悉,又是刘备生前破格提拔的人,杨仪的优势是长期跟随诸葛亮,行政才干突出,诸葛亮更放心。

3.jpg

如果选了杨仪,诸葛亮就得处置好魏延,防止他因不满而生乱,所以诸葛亮临终前召开了魏延没有参加的会议,会上对如何退军做出了安排,预设了两种情况:一是魏延服从退军的命令,那就按次序退军;二是魏延不服从命令,那就分头退军,把魏延甩开。

4.jpg

诸葛亮大概已经预料到后面会发生的事,蜀军的分裂虽然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但现在他也无法避免,只能最大程度地止损。所以,诸葛亮放弃魏延并不是魏延真的有反心,而是两难之下的痛苦决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