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友谊公园的“黑板报达人”

8月中旬里的一天,黄昏将至,宝山友谊公园北门口的宣传栏前,一位老伯正在给一期新鲜出炉的黑板报勾画最后一个题花。只见他穿着一件背心,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一手拿着绘图册,一手捏着彩色粉笔,时而半蹲,时而弯腰,一副聚精会神的神态,全然不知有走过的游客正站在他的背后观看,一位年轻的姑娘还举着手机,拍起了照片。

这一幅情景,恰应了那首诗句所描写的意境——“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这位老伯,便是住在靠近公园的宝钢三村老年志愿者陶勇。这一天,他是应公园负责人要求,临时增刊,出一期“道路交通安全”专刊的,他从上午忙到黄昏,总算完成了任务。

“老三届”自学成才

陶勇老伯是个“老三届”知青,今年69岁了。他从小在宝山老城厢地区长大,初中毕业后,在生产队里务农,开过手扶拖拉机,当过会计、民兵连长等职务。后来参加“招工”,进入国家地质矿产部上海海洋地质局第三调查大队;再后来,又回到宝山,“转行”至东晨市容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开过平板车、洒水车……

“但是,不管在哪里工作,我对黑板报总是情有独钟!”陶勇老伯说起自己的经历时,一次次提到这个爱好,“我从中学时代就喜欢上黑板报,边学边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记得那一年,陶勇已经成了地质工人,一次队里召开会议,队长针对近期出现的一些事故苗子,要求大家加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那天晚上刚好轮到陶勇值班,晚上临睡前,他看到办公室里有块黑板,旁边还放着一盒粉笔,于是忽然心血来潮,根据会议要求,眼明手快地出了一期黑板报。陶勇没有想到,这块黑板报很快引起上上下下的关注。隔天上班后,队长问大家:“这块黑板报谁出的?”有知情者回答:“陶勇!”“噢——”队长顿时把眼光投向陶勇,随后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不错不错,这块黑板报,你今后还得继续出下去哦!”

从此,无论到哪里工作,陶勇与黑板报总是影形相伴,累着并快乐着。

世界图书日

退休后“再次续缘”

一晃,作为“老三届”中的一员,陶勇也退休了。空闲的时间多了,他却一时不知干什么才好。“旅游吧,我在地质调查队工作时,几乎跑遍了东西南北,看多了山水,现在也不想再多跑了。”陶勇说,“我也不喜欢搓麻将、跳广场舞什么的,所以只能偶尔参加一些小区志愿者活动,也算是解解闷。”

后来,居委干部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到陶勇的经历和爱好,便试着把他推荐给友谊公园管理部主任。

原来,友谊公园北大门入口处有个宣传栏,里面设置了两块大黑板,多年来由两个志愿者负责出版。由于这两位志愿者水平有限,黑板报质量令人难以满意,观者寥寥。所以,公园主任一直为之发愁,现在听说附近有个热心的“高手”,简直喜出望外!主任很快找到陶勇,坦率地对他说:“陶师傅,我们这儿出黑板报完全是义务劳动,一分钱也没有的,你能愿意?”陶勇回答得很干脆:“那当然。”主任又说:“我们也没有什么资料提供给你,全靠你自己搜集,没问题吧?”陶勇说:“没问题。”主任看了看陶勇,再想了想,最后给他留了一条后路:“陶师傅,你哪天不想干了,就告诉我们。”没等话音落地,陶勇便接上口:“我喜欢出黑板报,我会一直把这件事干下去的!”

公园主任一百个满意,很快将两把橱窗钥匙交到陶勇手里,仿佛完成了一个庄重的交接仪式。

近百期“老将不老”

一诺成金,从2015年接过钥匙起,陶勇便承担起友谊公园黑板报出版任务,至今近百期。

为了出好黑板报,陶勇想方设法寻觅合适的资料,一本朋友订阅的《益寿文摘》成了他的宝贝,凡是在报刊上读到的在他看来能够派上用场的资料,陶勇都会仔细地保存下来。

为了出好黑板报,陶勇废寝忘食。在出最新一期的“交通道路安全”增刊时,安监部门交代任务时,只是提供了几句口号,陶勇一看,这怎么行呢?于是立即上网寻找材料,加以补充。从上午十点开始,陶勇匆匆在家里吃了一碗面,随后来到公园,一直忙到近黄昏,这才心满意足地把两块黑板装进玻璃框内。

今年六月,陶勇在家里修理灯具时,不慎从凳子上摔下来,左边三根肋骨受伤,但他还是忍着疼痛,按时来到公园出黑板报。

”我喜欢出黑板报,有人观看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看的人越多,我的成就感越大。”陶勇说,“因为出黑板报,我如今在小区里已经小有名气,公园里的老年人大多认识我。有时去菜场买个菜都会被人认出来,咦,你不是在公园出黑板报的老爷叔嘛!”

陶勇说到这里,不禁笑了:“嘿,我有很老了吗?我觉得自己还年轻着呢,我还要一期一期地把黑板报出下去,出得更好呢!”

编辑:余婧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