邲之战

在我们的一般印象中,我们总感觉战争就是无所不用其极,一切以胜利和杀敌为目的。可是,在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未必如此,至少,它们不会以“多杀伤”为目标。而春秋时期,发生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邲之战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春秋战争中的绅士一面。

公元前597年,周定王十年,鲁宣公十二年,春秋时期的两个大国晋国和楚国在郑国的邲——即今天河南荥阳附近——爆发了邲之战。最后,虽然晋国一方人才济济,名将备出——如韩国的始祖韩阙便为此次的三军司马,但因为不能同心协力,内讧不断,所以被楚国抓住机会,逐一击破。

就在晋军败逃的过程,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当时,某个晋国士兵或者贵族的战车陷入了泥坑之中,急切之间进退不得。这个时候,本是楚国人“痛打落水狗”,“乘他病、要他命”的最好时机,如果某个楚国士兵突然发动袭击,或者楚国士兵集体围上来的话,那个这辆战车上的晋国人即使不战死,恐怕也要被俘虏了吧。

邲之战

就在这时,还真有一个楚国士兵或者说楚国贵族追了上来,不过,他并没有趁人之危,说一句“晋国人,拿命来”,不仅如此,他还开始教导这个陷入困境中的晋国人,教他怎么脱困。因为是战车陷入了泥坑之中,所以这个楚国人就让晋国人把战车前面的扃(jiong)——横在战车前方,用以保护自己战车上的兵器,免得兵器在战车奔驰中掉落的横板——拆掉。

如果畅想一下当时的情境的话,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晋国人:兄dei,我战车陷泥坑里了,能来帮帮忙不?

楚国人:好嘞!我说老弟呀,汝之不惠甚矣,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把战车前面的扃拆掉。

邲之战

过了一会儿,晋国人照做之后,战车果然被拉出了泥坑,再次奔驰起来。可惜,不久之后,还没走多远,拉车的战马又筋疲力尽,跑不动了。这个时候,后面那个热心的楚国人再次走了上来,让这个没什么经验的晋国人把战车上没用的东西都丢掉,再把立在战车上的战旗拿下来横放,减少风的阻力。

这个时候呢,二人之间可能会发生如下对话:

晋国人:兄弟,我的战马又跑不动了,为之奈何(这可咋办啊)?

楚国人:笨,连逃跑都不会,你不会把战车上多余的东西都扔了啊,顺便再把旗帜放倒。

这样做之后,战车果然再次启动。最后,那个受了两回帮助的晋国人回过头来,向楚国人道谢。道完谢之后,他突然开了这么一句玩笑,他说:“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意思是说呀,“我真笨呀,连逃跑都不会,还是你们楚国人经验丰富哇,不过也是嘛,你们经常吃败仗,逃跑都逃跑出经验来了。”

一向惜字如金的《左传》专门记录下了这个故事: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还,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想必,在记录下这个故事时,作者左丘明也有感于楚人的绅士与晋人的幽默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