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某个历史论坛精心挑选的十大亚洲历史名将,一起看看!

  10、织田信长(日本)

  织田信长曾经被日本民众评选为“2014年日本人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第一名”。但在韩国,仅为第十。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小大名,后于桶狭间之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日本,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逐渐控制京都,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

  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

  织田信长于永禄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二年(1582年)间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但在即将一统全日前夕,于京都本能寺之变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但人们始终无法找到他的尸体,这使其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9、黎利(越南)

  1385年(陈朝昌符九年,黎利出生于雷阳主山。在他年轻时,陈朝政局正日走下坡,并发生了胡季犛篡陈及明朝派军攻越的事变。明朝占领安南之际,黎利不满明朝的统治,便隐居山林,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群众。1418年2月(明永乐十六年正月),黎利决定在蓝山乡起兵反明,自称“平定王”。当时,除黎利外,还有潘僚、郑公证、黎饿等起义军,但维持不久,便被明军所击破。

  明军获悉黎利起义,便派马骐领兵征讨。黎利引诱敌军到洛水(清化锦水),用伏兵将之击退,这是黎利最初尝到的胜果。其后,黎利移军至灵山(据陈仲金考证,至灵山在清化境内),途中遭到明军追击,被俘获了不少军民及家属。黎利便率残兵驻扎至灵山。此后,从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至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黎利以至灵山、蓝山乡等地为为主要据点,多次领兵与明军交战,各有胜负。

  在黎利军势力日益壮大的同时,明征夷将军王通与黎利议和,黎利最初亦同意的。但王通暗中向明廷求援,黎利得悉后,便继续派军攻击明军的各个驻守城市。

  明廷了解到战况不利,便派柳升为主将,率十万军队南下剿乱。1427年10月(明宣德二年九、十月间),柳升进入越南,开始攻击黎利军队。黎利得悉后,向部下们指示:“今柳升之来,途路辽远,人必疲劳,吾以逸待劳,蔑不胜矣” ,下令军士们边战边退,将敌军徐徐地引入腹地,并在适当地方设伏。柳升到这时仍大意轻敌,只亲自带领100骑兵追赶黎利军队。到达支棱(位于谅山省)的泥泞地时,明军由于移动困难,黎利的伏军乘机施袭,于是在马鞍山(当地山名,又名倒马坡)击杀柳升。明军由于主将阵亡,全军败退,黎利再派军大举追击,于是获得大胜。此次决定性的战役,迫使明军不得不议和。

  战事大致平息后,1427年(明宣德二年)十一月,黎利派出使节入明,要求册封陈皓(黎利所立的傀儡君主)为王。 明朝随即封陈皓为“安南国王”,征夷将军王通领兵撤退,整场抗明战事至此告终。

  战事完结后,由阮廌起草《平吴大诰》,宣示黎氏复国成功成为大越国家的新统治者。

  8、 乙支文德(高句丽)

  乙支文德是7世纪早期杰出的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高句丽族将领,也是中国东北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他的军事才华对高句丽战胜隋帝国百万大军的征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乙支文德文武双全,同时为政治家,曾经担任高句丽宰相。他在击败隋帝国的征讨时给隋将于仲文所写的《遣隋将宇仲文》“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是中国东北高句丽民族现存最早的诗词之一。那时的高句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割据中国东北的强权,经常与隋朝、百济和新罗发生战争。

  612年,隋炀帝发百万大军征讨高句丽。面对隋前无仅有的庞大攻势,高句丽的将军乙支文德采取了反复请降的拖延战术与隋朝军队周旋了数月。在隋军回师的必经之地萨水(清川江),乙支文德命人筑坝蓄水。当隋朝军队过河之时,乙支文德下令开闸放水。大批隋军因此被水淹死。随后乙支文德带领早已埋伏好的高句丽军队对断粮多日的隋军队发动猛攻。萨水之战的胜利在高句丽与隋的第二次战争中起了一定作用,但隋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后勤不济与将领轻敌。

  7、韩世忠(中国)

  韩世忠,南宋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宋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6、东乡平八郎(日本)

  东乡平八郎,是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侯爵,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在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成为了在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使他得到“东方纳尔逊”之誉。由于他和大山岩同藩,所以时人称颂“陆上大山海上东乡”。其父东乡吉左卫门热心于海军,对东乡平八郎有很大的影响。官至从一位大勋位功一级侯爵。

  5、权栗(朝鲜)

  权栗出生于安东权氏的一个富裕家庭里,其父是领议政权辙。1582年武科合格。然而,权栗没有踏入政坛,直到万历朝鲜战争发生以后。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在柳成龙的推荐下,权栗出任光州牧使。权栗在李洸麾下作战,转战汉城。然而,李洸最终在龙仁被日军击败。权栗退往光州,并组织了一千名民兵。

  日军到达锦山以后,民兵首领黄进被火铳击中,依然奋勇战斗。权栗战胜了小早川隆景的偏师,并收复了全罗道。

  战争之后,朝鲜任命他为全罗道观察使兼巡察使。权栗组织了民兵和僧侣共计一万余人,前往京畿道,试图收复汉城。途中继续募兵,兵力达到二万人。权栗到达水原附近的秃城驻扎。日军宇喜多秀家包围了该城达一个多月,城内断绝了水源。权栗急中生智,命令将几匹战马牵到城墙之上,用米饭洗马,使之就像用许多水冲洗过一样。日军本想使城中断绝水源而投降,见了此景,只得退回汉城。权栗趁机出击,击毙日军千余人。此战之后,朝鲜纯祖在秃城的最高处建立“洗马台”,以示纪念。同时命令权栗向北攻击汉城的日军。

  权栗率所部2800人到达破败的城堡——汉城附近的幸州山城。此时,日军在碧蹄馆之战中击败了明军,对幸州山城附近朝鲜军的到来感到畏惧,于是组织了宇喜多秀家、小早川秀包、小早川隆景、黑田长政、小西行长、石田三成、吉川广家等部,共计三万人,围攻幸州山城。权栗率2800人奋战,使用火车和飞击震天雷等武器,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这次战斗就是历史上的幸州大捷。

  权栗虽然击退了日军,但所部也伤亡惨重,退往坡州据守。同年6月,在第二次晋州城之战中,权栗主张迎击日军,并于咸安郡截击日军。然而,日军使用火铳攻击,权栗军大败,退往全州。

  后来权栗被任命为都元帅,1597年,日军再次入侵朝鲜,朝鲜方面称丁酉再乱。权栗命令朝鲜水军攻击日军,但水军总司令元均却对此持消极的态度。权栗大怒,以鞭鞭打元均,胁迫其出战。元均被迫出击,在漆川梁海战中遭到日军藤堂高虎的袭击,大败身亡。此后,日军席卷了全罗道、忠清道等地。朝鲜将军李舜臣最终取得鸣梁大捷,为朝军和明军赢得了时间。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日军退出朝鲜。次年,权栗以63岁的年龄辞职还乡,同年7月病死。

  4、阮惠(越南)

  阮惠,又作阮文惠,是越南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西山朝第二代皇帝。因年号光中,史称光中皇帝。

  1771年,因不满广南国权臣当道,政局败坏,阮惠与兄长阮岳、阮侣在西山发动起义。阮惠在战事中表现骁勇,先后消灭南方广南国、北方郑主及后黎朝,结束了越南二百多年来南北分裂之局,并击退了来自暹罗及中国清朝等“外国势力”的军事干预。但由于他与阮岳之间的内哄,致使整个西山朝元气大伤。

  3、孙武(中国)

  孙武,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成吉思汗(中国、蒙古)

  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有人曾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

  1、李舜臣(朝鲜)

  李舜臣,家族德水李氏是一代的名门望族,但李舜臣出生时,家道中落。1576年武科及第后,曾任全罗道井邑县监等职。1583年,丰臣秀吉用武力荡平各路军阀,统一了日本,丰臣秀吉妄图建立一个包括朝鲜半岛、中国、日本在内的封建大帝国。朝鲜成为日本征服的第一个目标。

  1589年,丰臣秀吉派遣使者到朝鲜,要求朝鲜李氏王朝合攻明朝,遭到严词拒绝。丰臣秀吉借机侵略朝鲜。1591年,经宰相柳成龙举荐,47岁的李舜臣被破格擢升为全罗左道水师节度使。为抵御外侮,操练水军,建造铁甲“龟船”。

  从1591年起,日本就积极着手进行侵朝战争的各项准备。李舜臣在国家危难之时,承命于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这一海军要职。李舜臣到职后,即竭尽全力加强海军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为了提高朝鲜海军的战斗力,李舜臣还对“龟船”进行了改造。经李舜臣改造后的龟船马上投入成批生产,在以后的壬辰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后,日军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迅速攻陷王京、开城、平壤等地,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韩国称这一段历史为“壬辰倭乱”。应朝鲜王朝之请,明朝派兵出援。

  在陆地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李舜臣部却于6~8月率部在玉浦、泗川和闲山岛等海战中连战皆捷,夺取制海权,粉碎日军水陆并进计划。9月任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统制使。10月在釜山海战中又击沉日军海军将领九鬼嘉隆率领的敌船百余艘,而后日军海军不敢再战。

  1592年4月,日本侵略者以陆军的优势兵力在朝鲜釜山登陆,同时以强大的舰队配合陆军行动。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奋起抗击,屡挫日本海军,牢牢地控制着制海权,迟滞了日本陆军的进攻速度。5月上旬,李舜臣水师与日本海军在玉浦洋面上展开激战。当时,日军傲气十足,不把朝鲜水师放在眼里,在玉浦港的日本战船上的大部分水兵一登岸,便进村庄抢劫去了。李舜臣乘敌不备,率85艘舰船隐蔽疾驶,直扑玉浦港,当即击沉、烧毁敌舰26艘,击毙日军1000余人,当晚又击沉击毁敌舰18艘,朝鲜水师仅一人负伤。

  1592年6月2日,李舜臣率舰队进攻唐浦敌军,令龟船冲向敌旗舰并将其撞破,同时纵火将在唐浦的21艘敌舰全部烧毁。

  1592年6月5日,李舜臣与李仁祺部,采取诱敌出洋,前后夹攻的战术,又烧毁敌舰26艘。7月,朝鲜水师在闲山岛海战中击毁敌舰近百艘,一举歼灭敌海军主力。

  1597年10月26日,日军以330艘战船和9200人的兵力向朝鲜水师发起进攻,在敌我双方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李舜臣胸有成竹,沉着应战。他先派出一艘战船进攻敌舰,将大批敌舰引入鸣梁海峡。不久,潮水退落,敌舰被暗设的铁索;木桩所阻,无法驶出。李舜臣即派水师反攻,以12艘战船击沉敌船30多艘,歼敌1000余人。这就是朝鲜历史上著名的“鸣梁大捷”,也是世界海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随后李舜臣移师古今岛(今莞岛),建立基地。

  1598年11月在露梁海战中,与陈璘等指挥联合舰队大败敌船队,但在追击逃敌时中弹牺牲。两年后,朝鲜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等宣力功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