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北京女子图鉴》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把自己代入进了女主角陈可。想象着自己如果遇到了和她相同的状况时,会选择怎样处理。

出身小城市,在事业单位稳定工作和前途未知孤身北漂之间,会选择哪一个?到了北京,借居老同学家里却受到了他的侮辱,摔门出走后会不会回身去问他,刚给自己介绍的工作还算不算数?跟领导出差,半夜十二点被领导叫去他房间时又会怎么处理?……

这些问题真是残酷,幸好这些我们不想面对的问题陈可都帮我们面对了。陈可的选择总能切中现实与人情的缝隙,当然也会犯错,但同时也把错误剖析给你看,这样的角色,不完美,但真实。

戚薇当然功不可没,在她的演绎下,北漂(或者说北奔?)生活中的烟火和欲望并存,卑微与骄傲共生。

前两天谈资刚好对戚薇做了个访谈,她说:陈可和我,都属于要奔跑的人,我们没有躺赢的命,所以我们只能站起来奔跑。

是的,很多时候,戚薇让我们相信陈可就是曾经的她自己。也正因为她曾经在烟火和卑微中体验过那些相似的挣扎,才塑造出了陈可这个角色的血肉,也让此刻的她有底气把骄傲全部写在脸上。

剧里的陈可有一个女强人模样的单亲妈妈,穿着朴实却不乏讲究,对女儿要求高,但也更希望女儿能有安稳的生活。

妈妈一直叨念她:明明有一份税务局的工作,安逸又稳定,多少人为这个挤破头皮啊,你倒好,想去北京白手起家。

房间小不说,还只有一个角落有信号,给妈妈打电话必须踩在沙发上才“够得着”信号。

这番情景让戚薇昨日重现,回想起来了自己初来北京的样子。

“在北京生活”不管说在乡亲父老耳里是多么有面子,最后还是得落在生活这两个字上,吃住行里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一开始在北京也换了很多次住处,比陈可强点儿的是,还不至于去住地下室。住得最久的是百子湾路上一个叫金都杭城的小区,在东四环外边,不到一百平的房子,加上戚薇一共四个女孩住在里面,大家合租省钱嘛,再正常不过。

百子湾路,吃东西倒是方便,不过就是堵车,特别堵。那时刚好是北京的冬天,戚薇站着等了一个多小时都打不到车,她觉得自己都快要结冰了,呼出一口白气:北京的冬天原来这么冷。

北京的天气太干了,南方待惯了的戚薇,有一段时间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白血病,怎么天天都流鼻血。

饮食习惯也要妥协,张超在公交车上问陈可是不是能吃辣,陈可回“必须的”,语气里听得出骄傲。这语气,从成都人戚薇嘴里透出来,实在太传神。

戚薇来北京,行李中必须带上辣的东西,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吃辣不行的”。

辣倒是能吃,但那些酸的、苦的、涩的也要咽下去。陈可半夜拖着行李,坐在路边啃玉米,边啃边哭的戏一定打动了很多人。这场哭戏让人鼻酸,因为陈可在哭,戚薇也在哭。

这场戏让戚薇太感同身受,她从头哭到尾,哭到不成人形,哭得泣不成声,哭到导演喊“卡”也停不下来。导演走过来,等戚薇平静了以后,问了她一句:戚哥我想知道你这些年到底都经历了一些什么?

或许也曾有多少次想要逃离,但就像陈可望着世贸天阶斑斓的壁顶,嘴里叨念着“北京,这座闪光的城市”,戚薇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蛊惑,觉得自己能在这里打拼出一方天地。当然,戚薇和陈可在后来也确实做到了。

只是“熬”字下面那四点,是水还是油,只有她们自己知道。我们看到的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或是运气,陈可在北京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了,最基本的生活满足了,那下一步自然是更高的欲望。

“包”就是欲望和虚荣的具象化。张超和陈可在公交车上谈论别人的包,张超说一定是假的,背这款包的谁会坐公交。

剧末却出现了反转,那人下了车,在大雨之下宁愿自己淋湿也不愿湿了包。这时候张超判断,那是真的。谁都有欲望,坐公交车的人也会有。

好在陈可和戚薇都会正视自己的欲望,谁没有欲望?这才是向上的动力。

陈可看上了一个包,就站在橱窗外边挪不动步,存了好久的钱终于买了下来,于是从此去哪这个包都不离身。

戚薇刚出道的时候经济很拮据,妈妈怕她过得太苦亏待自己还会定期给她寄些钱。不过欲望成长的速度弯道飘移超过了工资增长的速度。她当时也看中了一款包,打心底喜欢,款式样子和品牌都像是爬在心房上的蚂蚁,让她心痒,只是一看价格蚂蚁就死了大半,一万多。

于是戚薇的第一个dream bag是一只假包,但就是这个假包同样让她感到满足和欣喜。成名之后,赚了钱,戚薇又把同样款式的真包买回来,放在一起比对。这时候眼里不是包的真假,而是自己一路努力。

陈可在北京待久了,也开始能正视他人的欲望。健身房的私教对富婆会格外殷勤,说话会有意无意凑到陈可耳边,陈可自然很反感他。

只是在拿到对私教评价表的那一刻,她想起了顾映真的一番话:我们都是这样的人,请你允许他也是。

于是陈可默默在“非常满意”上打了勾,她原谅了私教对自己抱有的觊觎。这一刻,我真切感受到她彻底认同了北京,因为北京对这些欲望足够包容。

西二旗的码农,望京的新媒体小编,西城的金融男,还有住在新城国际的女魔头,谁不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尊敬与认同。

陈可和戚薇其实也是抱着相同的初衷来到北京,也在北京努力生活,正视欲望努力向上爬。这一点也和所有来到北京的人都一样,人们来到这儿一定是因为心怀念想,这份念想未必远大,但也足够美好。

《北京女子图鉴》一面现实着也一面美好着,不断舔舐那些在北京挣扎的心灵,又将继续撩拨着多少遥望着北京,跃跃欲试的人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