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礼之用,和为贵

有家长反映,小朋友在我的音频里找到了我讲小猫的故事,觉得特别有趣,还说听了小猫的故事再来听我的《论语》更亲切,录制小猫的音频的时候还没开始讲《论语》呢!可没预想到还有这功能,嘿嘿!

老师的这只猫咪和你们小朋友一样可爱,关于她的故事可以讲一箩筐,既然孩子们爱看爱听,老师以后就多写点,而且结合咱们的《论语》课写写,并尽量把音频也录出来,虽然录制音频对老师来说比写作难多了,为了你们愉快的学习老师愿意做。

在学而第一篇的1.12有子讲了礼的作用,从中我们了解到周公姬旦吸取殷商灭亡的教训,在国家治理上“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希望通过道德和完备的礼仪制度,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即“礼之用,和为贵。”在这里“礼”是手段、是方式,“和”是目的、是结果。而且周公制定的礼仪制度相当完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大由之。自此以后“礼之用,和为贵”成了一句流行语,全中国通用,即使目不识丁的农民在处理纠纷的时候都会搬出这句话。由于过度注重结果导致许多纠纷和矛盾在解决的时候变成了和稀泥,大家都去充当老好人。个人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理解力不够,很多人把“礼”简单的理解为礼仪、礼貌,其实这里的“礼”特指“周礼”,它是一种制度,礼仪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读书不完整,不了解“礼之用,和为贵”的前后文,从而断章取义。

“和为贵”的精神的确“小大由之”,但也“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与“和”的关系类似于现在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礼是和的底线,底线不能破。我们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家庭成员之间能和睦相处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个人行为不能给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即使是宠物也不能因为听不懂人话而不遵守家里的规则。

喵喵来家里半年之后,在全家人的宠爱下,胆子变的越来越大,有时一言不合就咬人,当然不是真咬,所以并无大碍,不过后来的行为就变本加厉了:那段时间,每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她就会跳上餐桌,希望同我们享受同等的待遇,人家压根儿没把自己当猫看,在她的心里她和我们一样,都是家里的一员。我们觉得她是动物,不跟她一般见识,每当她上桌的时候就把她抱下去,“和为贵”嘛!如此反复,不仅无济于事,还让她更加猖狂,除了跳上餐桌,还跳上厨房的操作台,是可忍,熟不可忍!先生抡起皮带,狠狠的抽了她几下,这一顿鞭打,让她清醒了,也看清了自己在家的地位,自此以后再也不上桌了,在“礼”的节制下,一家子又恢复到和平相处的状态。

“和”应以“礼”节之,以“礼”节之的“和”才为贵!

千姿百态,到底是谁最享受?

仪式感被破坏后

养只恐龙做宠物不是幻想:孔甲养龙——中国神话故事0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