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车轮“哐当、哐当”的声音

已经成为我们的记忆

如今的无缝钢轨线路

让我们在乘车时感受到的是

平稳顺畅和安全

近年来

随着无缝线路的普及

在高速运行车轮的辗压下

铁道线上的钢轨一旦“受伤”

就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其换下

换上新的钢轨,并完成焊接修复

42岁的王伟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南阳工务段的一名钢轨“接骨师”,在这个岗位上,他已经干了整整11年,目前担任该段耿坡线路车间维修工区焊修组班长。

8月27日,焦柳线下行460公里+630米的进站信号机处,由于之前检查发现左股胶接绝缘接头出现伤损,及时进行更换并焊接修复就是他们今天的一定要完成的工作。

“今天,我们要在“天窗点”内对这根伤轨进行更换。”班组的另外4名职工各司其职着手焊轨的所有准备工作,由于“天窗点”时间有限,要确保线路正点、准时开通,他们必须争分夺秒,为使线路开通前轨温达到预定值,整个焊接工作必需在“天窗点”内提前完成。

钢轨焊接工就是为钢轨进行“接骨手术”的特殊工种,是一项专业和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从钢轨配备、轨端干燥、除锈去污、对轨定位、砂模安装、卡具固定、严密封箱、焊枪预热、坩埚放置、点燃火柴、燃剂浇注、拆模除瘤、打磨整修到复检查验共需十四个步骤的工艺流程。

焊轨的第一道程序是钢轨测量、切割配置,由于当天气温很高,首先要对损伤的钢轨用气割枪割开一处缺口,放散钢轨应力,便于锯轨手对伤损钢轨进行精准切割,换轨组要同步对伤损钢轨的连接扣件进行松卸,在伤轨切割完成后,迅速将旧轨移出新轨落槽。

之后,王伟和工友黄赵阳快速安装好对轨架,固定好两段钢轨后进行对轨操作,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他一边用钢尺靠在轨面、轨底上测量,一边指挥调整对轨架。对轨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耐心活,在焊轨前需用钢尺对两个轨端进行校准,确保误差在0.3毫米以内。

接下来就是“封箱”,这是焊轨工作的“关键点”,它直接决定着焊轨工作的成败,砂箱和钢轨间的所有缝隙,全部要层层密封,不能出现丝毫瑕疵,一旦出现钢水泄漏,就意味着焊轨失败。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一切准备就绪后,王伟将焊枪点燃,绚丽的火焰进入北端的砂箱内,5分钟持续燃烧进行预热,在烈火的烧烤下,厚厚的工装透出汗渍,而他却不能远离半步,要密切关注火候,他一边拿着秒表卡控时间,一边观察砂模内的火舌,保证对轨端的加热均匀。

“时间到,准备上坩埚”,当他把焊枪撤出时,砂模内的钢轨变成的橙黄色,守在一旁的陈鹏立即将坩锅放置到位,焊剂在高温点燃后开始沸腾,剧烈的反应以至狼烟滚滚,瞬间,炽热耀眼的钢水泻入砂模中,此时轨温瞬间达到2000-3000℃。

这时,新轨的南端也已经封好,焊枪移入砂模进行预热,重复着上一轮的节奏……。“预热的温度为950-1000℃,浇注时钢水温度达到3000℃!”王伟平静地说道。“没这个温度,钢轨的焊接质量就会下降”。

新轨北端,职工们趁热迅速把坩埚和渣槽撤除,7分半钟的冷却后,他们用推瘤机将砂箱以及突出的钢瘤推除。钢轨焊接好后,就开始对焊缝处进行打磨整修,快速、细致,边打磨边测量,砂轮接触钢轨时“焰花喷溅”,火光映照在操作手的脸上,即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也挡不住飞舞火花的灼烧,焊缝最终修磨得越平整、平顺,列车通过时才会越平稳。

在整个焊接过程中,他们几乎是默不做声、有条不紊地将一道道工序认真、细致地完成,展示出了默契、专注、敬业的精神。 800℃焊枪火焰和3000℃沸腾钢水的“烘、烤、灼、烧”是他们每一次作业必需“共享”的历程,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如焊花一样的光芒,消灭“病害”钢轨是他们的责任,“浇筑”平安之路是他们的担当。

四季如歌

在炎炎夏日里

他们面临着骄阳与火焰的“炙烈烤验”

寒冷冬季中

他们在风雪和钢水中感受“冰火两重天”

在平凡的岗位上

绽放着如焊花一样的光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