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试点临近,中国太保率先发布税延养老险综合解决方案。

4月28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保,601601.SH;2601.HK)在上海召开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税延养老险”)综合解决方案发布会。中国太保总裁贺青在发言中谈到,税延养老险试点文件的正式下发,不仅标志着各界翘首以盼的税延养老保险十年磨一剑终于“靴子落地”,也预示着作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保险即将迎来崭新的战略机遇期。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上海经济社会环境优越,金融业繁荣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政策环境得天独厚。

4月12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显示,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对于为何要开展税延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国太保研发的智能客服机器人“洋洋”在现场给出了三个数字:第一个数字是三分之一,到2050年,全国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老年人,上海作为深度老龄化地区,其2017年老年人占比就已经高达三分之一;第二个数字是47%,这是2017年全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编注: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低于世界银行组织建议的70%,也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警戒线的55%;第三个数字是124,这是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的最低养老金金额,显然远低于生活需要。“这三个数字说明充实养老保障是刚需,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为养老问题早做准备。”“洋洋”称。

据贺青介绍,早在2007年上海试点税延养老保险政策动议之初,中国太保就全程参与其中,也是国内最早参与行业税延养老保险课题研究项目的保险企业之一。今年4月5日,太保寿险成为业内首家全面通过监管机构现场验收的保险企业,为5月1日开始的正式试点做好了充分准备。

此次试点政策的适用对象包括工薪一族、个体工商户等,对于供职于企业的员工,月收入低于16667元者,可以享受到月收入6%的税前列支额度;月收入高于这个16667元者,则能享受每月1000元的税前列支额度,缴费期间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时再缴纳相当于7.5%的税款。“洋洋”在现场表示,如果现在个税税率达到10%,购买税延养老保险就能享受到政策红利,税率越高,能享受到的税延实惠就越大。以月缴纳一千元保费为例,其中有250元相当于是税收让渡出来的,员工当期实际缴纳金额只有750元,相当于买保险打了75折。

为了让客户能够更清楚地知道税延养老保险政策能省多少税,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中国太保推出了税延计算器这一解决方案。客户通过输入出生日期,性别,税前月薪,账户分配比例等信息便能得出每月可享受税延额度、若购买税延产品个人需承担多少比例等。除此之外,税延计算器还能测算出省税金额、税后领取养老金金额等。

举例来说,一位30岁的男性,月收入20000元,每月可购买1000元的税延养老保险。由于他是风险中立性客户,因此可以选择将资金配置到收益保底型账户。60岁退休时,若其选择15年养老金的领取方式,则每年可以领取5.45万元,累计的省税金额高达13.45万。

对于税延养老产品的设计,中国太保有关负责人介绍称,将开发最全的产品类型,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偏好。针对投资稳健型的客户,将提供收益固定的产品;针对风险中立型的客户,将提供收益保底的产品;对风险偏好类的客户,将提供收益浮动类的产品。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灵活选择其中的一类或者几类。
相关文章